在解疑释惑中汇聚奋进力量读《强信心 促发展》有感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定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2024年通俗理论读物《强信心促发展》,犹如一场理论的“及时雨”,鲜明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在解疑释惑中坚定必胜信心,汇聚奋进力量,是一本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讲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有助于统一思想,协同发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多层面系统谋划改革,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这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稳大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回答并指导解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问世20多年来,一直坚持鲜明的实践导向,及时解读中国社会发展和成长中的烦恼,回应广大干部群众关切,有效发挥了理论解疑释惑、传递信心、统一思想、指引前行的作用。2024年的通俗理论读物《强信心促发展》秉持其一贯特点和风格,是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力作。

强信心、促发展,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强信心促发展》一书聚焦大事,从“两个结合”破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进人民福祉、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保护文化遗产、逆全球化等内容,深度聚焦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领域9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把中国改革发展的系统性谋划讲清楚讲明白,还深刻阐释了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决策部署背后的大学问、大逻辑。

---此处隐藏2284字,下载后查看---

讲清楚“道理”和“学理”,有助于说理透彻,入脑入心

“道理”是指事情或论点的根据、理由,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它往往浅显直白,用于解释和指导现实生活,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学理”在辞典上被解释为“科学上的法则、原理”,通过学理分析框架,可以更系统地理解和解释理论,提升对复杂现象的认识。一般来说,再简单的道理,都包含一定的学理;再深奥的学理,都说明一定的道理。如果说“道理”重在讲清楚,“学理”重在讲深入,那么两者的有机结合,追求的是讲透彻,以便更好地解疑释惑,明辨事理。

《强信心促发展》一书注重用深厚的学术思想阐释分析问题,既讲质朴的道理,又说深奥的学理。运用鲜活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和严密的逻辑,努力让“高大上”的理论接上“烟火气”,在讲透道理、讲清学理的辩证统一中,让读者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有利于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比如,在分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时,不仅列举新时代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来佐证,还运用经济学原理,通过对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供给优势、“人口红利”能否持续等方面内在逻辑的分析,得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的结论。在阐释“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这一问题时,先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我们不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等鲜活话语,来表达中国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等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主流社会心态,继而运用社会学原理,从4个层面分析“心”之变背后的缘由,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躺平、内卷、佛系、心累、焦虑、迷茫等心态表达,进而导出幸福生活需要“养心”的深刻阐释。这种层层递进的理论表述,客观真实又严谨,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如何把《强信心促发展》的道理和学理讲得更好,编写者在文字表达上下了真功夫。比如,用“文化遗产不是冰冷的石头、陶瓷或者玉器,也不仅仅是城邑、道路、边关、堰渠,而是隐藏在这些文物、建筑、技艺背后的鲜活的人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命运,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象征和思想寄托”等独特见解,论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用护住“老底子”、铸牢“金钟罩”、奏响“大合唱”、彰显“科技范”、植入“年轻态”、拓展“朋友圈”等生动形象的叙事方式,阐释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这些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理论阐释,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总书记指出,“信心赛过黄金”,“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信心似炬,照亮前行的道路。信心如磐,无惧风雨的洗礼。信心强起来,经济稳得住,发展才能跑得快、行得稳。中国社会发展的信心,来自对党中央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的深刻把握,来自思想理论解析现实问题的通透彻底,来自干部群众对改革蓝图和制度政策的拥戴支持。无论发展之路多坎坷,只要信心不灭,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新的非凡业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