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连着党风,作风决定干风。当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锤炼党员干部作风本色的“必修课”,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剂”。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和各级党委部署一以贯之、持续加力。作为一名机关党员,站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方位上,唯有在思想上警醒、行动上自觉、责任上担当,才能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深刻革命中走深走实、走出成效。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我谈三方面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站稳政治立场,在“减负”大局中把牢前行方向
形式主义之弊,久病成疾,其害不止于表象,更深藏于政治判断的偏差、政绩观念的错位、群众立场的动摇。对其进行整治,不仅是一次行政流程的简化,更是一次对政治生态的重塑。
一是根源于政绩观的扭曲与虚化。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留痕式”落实、“作秀式”推进,宁肯将时间花在“材料流转”上,也不愿走进群众家门。这种“拿得出汇报、经不起检验”的工作模式,本质上是用形式主义掩盖不作为,以貌似繁忙代替真抓实干,严重偏离了党的根本宗旨。二是表现为基层承压机制的层层加码。从“文山会海”的明压,到“指尖留痕”的暗负,再到检查考核的“多头覆盖”,基层干部被困于“任务堆叠、报表泛滥、检查接踵”的沉重负荷中,原本的执行者变成了“应试者”,躬身为民的初心在日复一日的“痕迹工程”中被悄然稀释。
三是反映出部分机关作风的庸、懒、散、虚。表态快于行动、部署重于落实、喊口号多于见真章,成为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如此歪风不刹,轻则损耗基层干劲,重则削弱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执政根基。
---此处隐藏178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形式主义最怕信仰空心、立场动摇。机关党员要将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升思想觉悟的“总开关”,通过理论滋养坚定信仰根基,在对党忠诚上不打折、不打滑、不打盹,把“说了算”变成“干成事”,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政治定力,在纷繁任务中坚守职责使命。
二是要涵养群众立场的“温情脉”。形式主义之弊,在于脱离群众、背离实情。唯有干部“沉”下去、心“贴”上去,群众才会“暖”起来。要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百姓炕头,俯下身子听民声、摸实情、解难题,让“写在纸上的政策”转化为“落在心上的获得”,让“群众口碑”成为工作“金杯”。
三是要强化责任落实的“压舱石”。机关党员既要敢于揭短亮丑,正视自身问题;更要勇于担责担难,善作善成。对不作为、慢作为、虚作为的苗头坚决亮剑,对照整治“清单”逐一“销账”,做到“减一项负担、增一份干劲、提一级效能”。
四是要厚植清正廉洁的“敬畏心”。形式主义与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往往勾连同源,务虚避实、热衷造势之风,极易滑入奢靡浮夸的泥沼。必须以党性修养锤炼为本,以纪律规矩为界,把形式主义视为“第一风险”来严肃对待,营造风清气正、务实担当的政治生态。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风过留痕的表态工程,而是一场触及思想根基、校正作风偏差、压实履责担当、提升治理效能的深层变革。这场变革,是对机关党员政治品格和履职能力的集中检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唯有祛虚务实、精准发力,才能让基层轻装前行、让党心民意同频共振、让治理体系行稳致远。让我们以锐意整治的力度回应民声、以笃行实干的姿态擦亮底色、以奋发有为的脚步走稳中国式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