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感悟群众路线是生命线,是夯实党风建设的根本基石
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不仅是对我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我们如何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指引。作为长期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的干部,我对此的体会尤为深刻。党风,是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民风,是社会风貌在群众身上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而连接它们的根本纽带,就是群众路线。
我们XX管理区地处边疆,地域辽阔,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践行群众路线,绝不能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号标语上,而必须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过去,我们有时会习惯于“下指标”“发文件”,认为工作部署下去了,任务就完成了。但实践反复告诉我们,脱离了群众的“顶层设计”,往往会水土不服;没有群众参与的“宏伟蓝图”,终究是空中楼阁。我深刻地认识到,优良的党风,始于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源于对群众路线的坚定不移。它要求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办公室搬到草原毡房,把研讨会开到牧民炕头。群众路线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我们GCD人安身立命的必答题。只有我们党员干部的脚上沾满了泥土,心中沉淀了民情,我们党的作风才能真正在群众中落地生根,才能像草原上的草根一样,虽不显眼,却能牢牢抓住大地,为整个草原带来无限生机。
二、深刻感悟优良党风是社风民风的“涵养源”,文化传承是重要载体
---此处隐藏1325字,下载后查看---
如果说群众路线是“生命线”,文化是“涵养源”,那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以党风引领民风的具体抓手和“连心桥”。我分管文明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对此感触最深。文明实践的本质,就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不能把文明实践中心仅仅看作一个场所、一个牌子,它应该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最活跃的阵地。今年上半年,我们管理区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超过70支、涵盖党员干部、草根能人、青年志愿者在内的特色志愿服务队。据不完全统计,1-6月份,全区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化惠民、环境整治、扶危助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场次,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群众满意度初步测评超过9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我们的“马背上的理论宣讲队”,迎着风雪,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科学养殖技术送到最偏远的牧户家中,他们不仅是宣讲员,更是信息员、服务员,帮助牧民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的“毡房课堂”,围坐着牧民群众,用乡音土话解读中央精神,也倾听着他们的心里话。文明实践,绝不是单向的“我们讲、群众听”,而是双向的“心连心、情融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对我们党员干部作风的一次检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我们是真心实意来服务,还是走马观花“搞形式”;是真心帮助解决问题,还是只做表面文章。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街巷垃圾,带头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带头在“毡房课堂”上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时,优良的党风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而是群众能真切感受到、触摸到的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凝聚人心,也更能引领和带动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共同建设文明家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践行群众路线、锤炼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一项永恒的课题。作为宣传文化战线的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以此次学习研讨为契机,继续在“深入”二字上用真心,在“践行”二字上见行动,和大家一道,努力让党的群众路线在XX管理区这片热土上扎得更深、走得更实,让优良的党风政风如同草原上的阳光和清风,吹拂到每一个角落,成为XX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