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推动XX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发展任务。下面,结合学习思考和XX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化认识提升站位,精准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核心要义
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此论断科学阐释了城市发展的价值依归。作为县域治理责任人,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城市工作全局性、战略性部署上来。(一)坚守人民立场根本原则,筑牢城市发展价值根基。人民立场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重要指示,将全周期民生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空间资源配置上,必须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用地需求,重点优化XX新区、XX老城区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在政策制定维度,需建立市民诉求响应闭环机制,依托“民声大数据平台”动态调整民生项目清单。针对弱势群体保障,应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探索“租购补改”四位一体住房保障模式,确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尤其要聚焦“一老一小”特殊需求,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真正使城市成为人民的情感归属地。
(二)把握内涵发展核心逻辑,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需坚定不移落实总书记“城市发展要讲究辩证法”的方法论,将有机更新理念贯穿城市肌理修复全过程。建立全域存量资源台账系统,对XX平方公里建成区实施分级分类更新策略。在产业空间重构层面,重点推动旧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依法有序处置低效用地,坚决遏制“摊大饼”式扩张。针对建筑风貌管控,制定《城市色彩与形态管控导则》,传承XX古城“三水绕城”的传统格局,严禁破坏山水城林自然脉络的开发行为。全面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占比不得低于35%,实现资源消耗强度五年下降20%目标。
(三)坚持系统治理方法论,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科学论断要求我们强化系统思维。必须牢记总书记“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嘱托,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韧性城市体系。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两年内完成XX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建立地下三维管线数据库。防灾体系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覆盖率达60%以上,改造XX个易涝积水点,构筑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体系。社区治理维度推行“平急两用”设施改造,将XX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综合应急服务站。同步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接入物联感知设备超20万个,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一键响应”。
---此处隐藏2739字,下载后查看---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关键在于健全执行机制。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抓手,推动政策、资金、人才要素向城建领域高效集聚,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凝聚齐抓共管合力。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规划实施管控刚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编制年度建设项目“三张清单”。严格实施规划督查制度,对违规建设项目采取“一票否决”,确保城市规划的法定权威。二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建设“并联审批”专窗。构建用地指标、环评能评、金融支持政策协同包,形成多跨协同的项目闭环管理体系。三是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推广城市发展“人民建议征集”平台,组建城市体检专家委员会。建立规划公示“两代表一委员”监督机制,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始终体现人民意志。
(二)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要素资源供给。建立与城市发展需求匹配的要素保障机制。一是创新财政金融支持工具。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券XX亿元,设立XX亿元城市发展基金。推广公共服务领域REITs试点,探索“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投资”多元投入机制。二是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实施增存挂钩政策,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占比不低于60%。推行混合用地供给模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20%专项保障民生项目建设需求。三是提升政策集成供给能力。制定《县级城市更新条例》,出台配套扶持政策30项。建立差异化奖惩机制,对考核优秀的街道给予规划指标、资金分配优先权,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三)打造专业攻坚队伍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建设匹配城市发展要求的专业干部梯队。一是实施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每年选派XX名干部赴先进地区跟班学习,组织城市规划专题研修班。建设城建领域人才智库,引进规划建设高端人才XX名,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二是健全容错纠错激励机制。建立城市更新项目风险报备制度,完善尽职免责认定规则。设立攻坚克难专项奖励资金,评选“城市工匠”年度人物,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三是锤炼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每月现场办公不少于XX次。推广“多察现场、少听汇报”工作方式,建立项目进度红黄蓝预警机制,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决扛起历史赋予的职责使命,把中央精神转化为推动XX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把会议部署细化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把人民期盼实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图景,以踏石留印的韧劲落实“七个着力”重点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书写XX城市建设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