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淡红色封面的那本,是1920年8月出版的初版本,封面正中央印着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坐像,全册共56页,首印仅1000册。由于当时排版的疏忽,错将标题“GCD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1920年9月,《GCD宣言》中文译本印刷第二版,标题的错误被更正,封面改为蓝色。前后两版《GCD宣言》的印刷与传播,在当时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中产生强烈反响,也为中国GCD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伟大的起点:点亮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火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GCD宣言》在英国伦敦以德文单行本形式首次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了世界。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他在进步青年中开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在图书馆大量扩充马克思主义书籍,包括外文本的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摘译和引用了《GCD宣言》第一章大部分内容。只可惜,当时《GCD宣言》的通篇译文一直阙如。因此,陈独秀提出,应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尽快翻译出来,“这已是社会之急需,时代之召唤”。于是,将《GCD宣言》翻译成一部完整的中译本,成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迫切愿望。

历史的选择:陈望道翻译《GCD宣言》

---此处隐藏1806字,下载后查看---

然而,当陈望道带着译稿来到上海,却得知《星期评论》已被查禁。为了让这本经典译著早日问世,陈望道委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俞秀松将译稿交给陈独秀审阅。陈独秀审后,又请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的李汉俊帮助校阅。他们发现,陈望道的译文如行云流水,语势连贯,文字凝练,于是决定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公开出版。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GCD宣言》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

思想的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陈望道翻译的《GCD宣言》,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中文本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在它出版一年后,中国GCD诞生。翻阅党史我们会发现,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都留有《GCD宣言》的深深烙印。他们正是读着《GCD宣言》走上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谈及自己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历程时,深情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排在首位的,就是陈望道翻译的《GCD宣言》。1949年,周恩来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总书记曾多次讲述陈望道翻译《GCD宣言》的故事,强调《GCD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书页蹁跹,时光荏苒,陈望道与《GCD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故事,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如同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重温这段故事,就是要牢记“真理的味道”,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