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对下一步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直有关部门作了很好的汇报,与会领导和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听了很受启发,我都赞同。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能级跨越的重要窗口期。编制好一部站位高远、前瞻科学、务实管用的“十五五”规划,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规划编制各项任务,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十四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市情特征
谋划未来,必先立足当下、回看砥砺来路。“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根据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及我市已开展的类似评估工作所揭示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指标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彰显。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的一些核心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能源保障方面持续发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部分生态指标如地表水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等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开启“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这些问题,既有全国性的共性难题,也有我市发展阶段的特有矛盾。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巨大。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我们与其他许多转型中的城市一样,面临着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不够长、韧性不够强,特别是与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产业深度融合不足,竞争力存在差距。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亟待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些城市“十四五”末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目标已设定在4.5%以上,而我们仍需奋力追赶。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结构性人才矛盾突出,创新平台能级不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偏低,这些都制约着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三是资源要素瓶颈日益趋紧。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硬约束持续收紧,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城市病”问题显现,对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百舸争流,如果我们不能在“十五五”时期抢占先机、塑造优势,就可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风险。
总而言之,“十四五”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形势,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发展信心,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编制“十五五”规划的过程,就是我们深化市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共识的过程。二、理清“十五五”,科学确立新发展征程的思路目标
---此处隐藏3453字,下载后查看---
其次,要以系统观念为科学方法,强化各类规划的衔接贯通。“十五五”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孤立的。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四个衔接”。一是做好与上级规划的衔接。确保我市规划在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与国家和省的规划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市级总体规划要发挥好“总纲”作用,明确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各领域的专项规划,如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要在总规的框架下进行深化细化,形成“1+N”的规划体系,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发力。目前,一些专项规划,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已经启动,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核心指标体系。三是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所有需要落地实施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都必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上有位置、有保障,坚决避免规划“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四是做好跨区域规划的衔接。要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协调,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生态共保等方面共同谋划,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最后,要以开门编规划为重要路径,广泛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规划编制不是政府部门的“闭门造车”,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要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网络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干部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要将规划草案向社会公布,充分吸收民意、汇集民智。只有这样,编制出来的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人民意愿、符合发展实际,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调度,密切协作配合,定期分析研判,及时协调解决编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精心描绘好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奋力谱写*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