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县、*区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讲得都很好,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前一阶段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沟渠保洁控污力度持续加大,水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大力开展清渠清沟行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沟渠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有效清除了各类垃圾和漂浮物,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共出动360余人次,打捞河道、水库杂草及其他漂浮物220余吨,清理淤泥、杂物150余立方米。同时,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行动,不断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确保生产生活垃圾堆放有序、清运及时,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活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县通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区加强对城乡接合部、河道沿岸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清理力度,累计清理各类垃圾80余吨,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二是水资源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统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淮水体修复”等重点项目,对全域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系统治理,包括水体联通、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条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治理长度达到公里,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在入淮水体修复方面,我们投入资金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入淮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标准。市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万余株,建设人工湿地亩,有效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三是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水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施肥方法等,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农药化肥减量宣传单4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组织技术培训场次,培训农民余人次。通过这些措施,全市减少化肥施用量约4.55吨,减少农药使用量*吨,农药化肥减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改进耕作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有机种植,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生态保护的双丰收。县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采用“稻虾共作”“稻鸭共养”等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每亩增收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处隐藏7746字,下载后查看---

(二)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水环境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市生态环境局要牵头做好水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工作,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市水利局要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强对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淮水体修复等工程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要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推广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住建局要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市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环境治理相关的项目审批、资金保障、产业调整等工作。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需求。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黑臭水体治理、入淮水体修复、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四)严格执法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水环境的执法监管,加大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定期开展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非法倾倒垃圾和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要建立健全水环境违法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水环境监督,对举报属实的要给予奖励。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排放污染物。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执法公正、规范、文明。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提高全社会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及时宣传报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水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让我们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不断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为建设生态优美、和谐宜居的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