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围绕“抵制违规吃喝”这一主题交流学习,我深感责任重大、意义特殊。作为一名长期在妇联办公室工作的文秘人员,我既是各项纪律要求的执行者,也是妇联干部队伍形象的“观察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违规吃喝问题虽经多轮整治,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甚至从“舌尖上的腐败”演变为“围猎”干部的“突破口”。对我们妇联干部而言,身处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和政府在妇女群众中的形象,更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警觉,把抵制违规吃喝作为锤炼党性、严守纪律的“必修课”。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体会。
一、从“舌尖上的微腐败”看妇联干部的特殊责任——必须把准“政治关”,答好“初心卷”
记得去年参与整理县纪委监委典型案例汇编时,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深受触动:某乡镇妇联主席在走访困境儿童家庭时,接受家长递来的一篮土鸡蛋,虽价值不足百元,却因未按规定报备,被群众举报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通报里有一句话让我反复琢磨:“妇联干部的‘小便宜’,吃掉的是妇女群众的信任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妇联组织政治属性的“大问题”。
---此处隐藏3645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以“制度铁笼”扎紧“行为边界”。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去年以来,我们在原有《机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妇联工作特点,制定了《妇联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其中特别强调:“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旅游、健身等活动;不准借调研、帮扶之名违规聚餐;不准为亲属或他人谋取宴请、消费等方面的便利。”同时,建立了“公务接待审批单”“下乡调研备案表”“合作企业廉洁承诺书”三项台账,实行“谁经办、谁签字、谁负责”,今年以来已累计备案公务接待12次、下乡调研47次,退回超标准接待费用3次,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第二,以“家风建设”培育“廉洁土壤”。妇联是“家庭文明建设”的牵头单位,更应该在家风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去年我们开展了“廉洁家书”征集活动,收到干部职工及家属来信56封,其中一位干部女儿写道:“妈妈常说‘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她拒绝企业宴请的样子,是我心中最酷的模样。”我们还组织干部家属参加“廉洁家庭”座谈会,邀请纪委同志讲解“枕边人”违纪案例,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一位副主席的丈夫在承诺书上写道:“我会做好她的‘廉内助’,不让她为‘人情往来’犯难,更不让‘一顿饭’毁了她的事业。”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切实感受到:家风正则作风正,只有管好“身边人”,才能守好“廉洁门”。
第三,以“日常监督”筑牢“思想防线”。监督不是“挑刺”,而是“保护”。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提醒、督查、报告”的职责。我们建立了“每周廉政提醒”制度,通过工作群推送典型案例、解读纪律政策;每月召开一次“作风建设分析会”,针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每季度开展一次“廉洁风险点排查”,重点关注调研接待、活动合作、帮扶慰问等环节。今年6月,我们在抽查下乡调研记录时,发现某乡镇妇联上报的“村部食堂用餐”费用比实际标准低20%,经核实是村妇联主席为“省事”少报了人数。我们立即对该同志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重新上报费用,同时在全县妇联系统通报,起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
姐妹们,“舌尖上的规矩”连着“政治上的忠诚”,“小饭桌”的选择折射“大立场”的坚守。作为妇联干部,我们既要做妇女群众的“贴心人”,更要做纪律规矩的“践行者”;既要守住“舌尖上的廉洁”,更要树起“作风上的标杆”。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从自身做起、从细节严起,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抵制违规吃喝,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涵养清风正气,用妇联干部的“硬作风”赢得妇女群众的“真信任”,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风清气正的“大美XX”贡献巾帼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