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的机会,专题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秘工作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县委班子的一员,我结合近段时间逐字逐句研读《条例》原文、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的体会,围绕“学深悟透、知行合一、长效落实”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提高政治站位,从“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把握《条例》的核心要义,坚决杜绝“学用脱节”的形式主义倾向

《条例》是党中央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针对党政机关资源浪费、作风漂浮等问题出台的重要制度规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操作指南”。我在学习中深切体会到,《条例》的每一条款都紧扣“节约”二字,但绝不是简单的“省吃俭用”,而是蕴含着“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的政治逻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经济逻辑、“上行下效、风化于成”的社会逻辑。

从政治属性看,《条例》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经验交流”。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个别干部存在“小错无妨”的侥幸心理,认为“一张纸、一顿饭、一度电”的浪费是“小事”,甚至把“热情接待”“体面办公”等同于“重视工作”。比如,去年审计发现某乡镇在承办县级会议时,未按规定使用电子政务平台,而是印刷了500份纸质材料,其中200份会后未拆封直接封存;个别单位办公耗材管理混乱,打印机硒鼓“只换不灌”,一年浪费的耗材费用相当于3名基层干部的全年绩效工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折射出的是部分干部对“过紧日子”的政治要求认识不到位,本质上是政治站位不高、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条例》明确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党政机关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制度约束,让“节约”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真正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从发展需求看,《条例》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财政自给率不足35%,但去年全县行政运行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今年年初,我在走访企业时,一位扎根我县20年的企业家坦言:“企业现在过紧日子是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如果能带头节约,我们更有信心跟着干。”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当前,我县正处于“产业转型突破年”,急需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今年我们压减非刚性支出1200万元,全部投入到特色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这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党政机关节约的不是“钱”,而是发展的“资源”;反对的不是“浪费”,而是低效的“消耗”。《条例》的落实,本质上是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攒足后劲。

---此处隐藏3519字,下载后查看---

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笼子”,确保有章可循。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对《条例》逐条细化,制定了《XX县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重点完善了“三张清单”:一是“责任清单”,明确县委常委会主体责任、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单位“一把手”直接责任,将节约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占比提升至10%;二是“问题清单”,针对过去发现的12类突出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比如针对“资产闲置”问题,明确“每年6月底前完成资产清查,闲置资产利用率不低于90%”;三是“监督清单”,建立“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群众”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开通“节约浪费随手拍”AAA平台,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即报即查、查实即办”。今年6月,有群众通过平台举报某单位违规发放加班误餐费,经核查属实后,不仅追缴了违规资金,还对单位“一把手”进行了诫勉谈话。

另一方面,要高悬“问责利剑”,确保执纪必严。我们在严格执行《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基础上,出台了《XX县党政机关浪费行为问责办法(试行)》,明确15种问责情形,比如“虚列开支套取资金用于吃喝”“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对浪费行为隐瞒不报”等,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浪费问题17起,问责干部2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人。同时,我们注重“以案促改”,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全县通报,组织党员干部到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比如,县交通局原局长因违规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被处分后,县交通局立即开展“办公用房清退周”活动,腾退超标面积420平方米,全部用于设立“交通便民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外,要突出“以上率下”,确保示范引领。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头雁效应”。我和县委班子成员带头签订《厉行节约承诺书》,公开承诺“不搞特殊、不搞例外”:下村调研一律吃“工作餐”,住宿安排标准间;公务接待不搞“迎来送往”,不赠送土特产;办公用房严格按标准使用,不搞“豪华装修”。今年春节前,县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专门把“是否存在铺张浪费行为”作为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班子成员主动查摆出“调研时偶尔接受村里的土鸡蛋”“文件转发有时不够及时”等问题,制定了整改台账。班子成员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县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比如,县人大主任坚持“无纸化办公”,所有文件都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批阅,一年节省打印纸2000余张;县政协主席牵头开展“旧物置换”活动,将机关干部闲置的书籍、衣物捐赠给农村留守儿童,累计捐赠物品5000余件。

同志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节约集约不是“一时事”,而是“终身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钉钉子”的精神,把《条例》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让节约成为XX干部的鲜明特质,让俭朴成为XX大地的时代新风。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条例》的要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县“建设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