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次交流研讨安排,我结合办公室文秘工作实际,围绕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体会和思考,向大家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记得刚接触《条例》文本时,我习惯性地翻到最后“附则”部分,想快速了解适用范围和实施日期。但当我逐章逐节通读下来,特别是看到“总则”里“党政机关要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等表述时,内心突然受到触动——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节约指南”,而是一面映照作风的“镜子”、一把丈量责任的“尺子”、一条连接党心民心的“纽带”。作为工商联办公室的文秘人员,我每天接触的是文件流转、会议组织、后勤保障,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恰是《条例》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学习体会。一、深学细悟,在“字里行间”读懂《条例》的三重深意
初读《条例》,我以为是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显性问题划红线;再读《条例》,逐渐体会到它背后蕴含的政治逻辑、民生情怀和文化传承;反复研读后更深刻认识到,《条例》不仅是制度规范,更是新时代GCD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此处隐藏3276字,下载后查看---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的桥梁纽带,不仅要自身做好“节约文章”,更要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践行节约理念,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个联动”:
一方面,推动“机关—商协会—企业”联动。计划联合县总商会发出《致全县民营经济人士的节约倡议书》,倡导企业推行“绿色办公”(如电子办公、无纸化会议)、“循环经济”(如边角料再利用、产品包装简约化)、“公益节约”(如将节约的资金投入乡村振兴、慈善事业)。同时,在县工商联AAA公众号开设“节约先锋”专栏,宣传推广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节约案例,让“节约”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推动“制度约束—文化引领—典型示范”联动。在完善《机关节约制度汇编》的基础上,开展“节约标兵”评选活动,对在办文办会、后勤保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组织“节约故事分享会”,邀请老党员、老秘书讲述过去的艰苦岁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建立“节约观察员”制度,由各科室推荐1名同志担任观察员,及时发现并纠正浪费行为。通过这些举措,让节约从“制度要求”变成“文化自觉”,从“少数人做”变成“多数人行”。
同志们,《条例》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雨”;节约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终身课题”。作为工商联干部,我们既要当好《条例》的“执行者”,更要做好“宣传者”“引领者”。今后,我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条例》要求融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用“小节约”撬动“大作风”,用“微行动”汇聚“正能量”,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