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这一根本逻辑,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推动工作、服务发展。必须聚焦市委中心任务,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一、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产才融合上求突破
(一)要链上党建强引擎。深度融入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重点产业集群中,探索创新产业链党建联盟模式,由链主企业牵头,组织链上企业党组织共建共享,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党建联席会议、联盟主题党日、资源共享平台等形式,推动政策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在党旗下有机衔接。发挥党组织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党建+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经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
(二)要人才驱动促创新。推动组织资源与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深度融合。围绕我市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需要,优先加强这些平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支持重大科研项目组建临时党组织,强化组织保障和思想凝聚。健全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现、培养、举荐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工作站、订单班。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以人才高峰引领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驱动发展动能转换。
---此处隐藏1721字,下载后查看---
(三)要数字赋智提效能。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数智党建”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互促。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党建云平台”,集成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记录、党群服务预约等功能。依托城市大脑平台,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网格事件智能感知、快速流转、精准处置能力。推广“党建+网格+网络”治理模式,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展线上党群互动新渠道,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和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基层干部数字化素养培训,使其成为运用数字技术服务群众的能手。通过数字赋能让组织工作更高效、服务群众更便捷、治理成效更精准。
三、深化区域协作,在联动协同上求突破
(一)要红色联盟筑平台。在省委统一部署下,积极推动我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或周边兄弟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党建合作平台。探索成立跨区域党建联盟或联席会议机制,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等关键领域,推动经验互鉴、项目合作、干部挂职、人才共育。定期举办区域组织工作协同发展论坛,共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构建区域化党建协同新格局,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二)要干部交流拓视野。持续深化与先进发达地区间的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和跟班学习制度。有计划、成批次地选派发改、经信、科技、商务、规划等重点领域的优秀干部,赴先进地区挂实职、学实招、取真经。同时,接收协作地区干部来我市交流任职,带来新理念、新方法。健全交流成果转化机制,定期召开挂职干部交流座谈会,组织成果报告会,推动经验本土化、实践化。通过干部交流,拓宽发展视野,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应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挑战的能力水平,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开阔眼界和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三)要资源共享惠民生。发挥组织优势,引导资源要素在区域间优化配置和顺畅流动。推动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域内高水平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基地,共享科研设备、数据资源、专家库。促进人才评价标准互认、人才资质互准、人才服务互通,探索“人才绿卡”区域互认机制,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围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协同,推动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合作,建立区域医生互派、名师互学、优质课程共享等机制。整合区域红色教育基地、优质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党建研学线路。通过组织联建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让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升组织工作的辨识度和满意度。
同志们,蓝图绘就,贵在落实;号角催征,重在实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党建领域的具体责任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自觉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带头学习领会好、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的坚强保障,转化为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协同的显著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