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XX小区A、XX小区B、XX小区C、XX小区D、XX小区E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已改造或正在改造的老旧小区,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改造前后对比图、听取现场汇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项目进展。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十四五”期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有效弥补。各改造项目普遍聚焦于居民反映最强烈的“硬”问题,对小区内破损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处理,重新规划并施划了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同时,对老化的地下管网、电力线路、通信网络等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基础保障。
其次,人居环境品质实现显著提升。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卫生死角,小区整体环境更显整洁有序。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式地增加绿化面积,优化绿植布局,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微型景观,显著提升了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和整体美感。例如,在XX小区C的改造中,设计单位巧妙利用原有闲置空地,增设了凉亭、石凳及儿童游乐设施,为居民构建了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再次,便民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增强。改造工作不仅着眼于“面子”,更做足了“里子”的文章。通过增设社区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快递柜、无障碍通道等配套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这些举措精准对接了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了实处。
---此处隐藏2772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加强系统性统筹设计,全面提升空间综合利用效率。要求规划、住建、城管、公用事业等部门在项目规划初期即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网更新、智慧社区建设等工作一体化谋划、一体化推进。在空间规划上,要树立精细化、人性化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每一寸公共空间,科学规划停车、健身、交往、绿化等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第三,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必须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规划审批、资金筹措、矛盾调解等难点问题。强化监督考核,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纳入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改造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启动后续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积极引导小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组建社区自治管理组织或委托社区兜底管理等模式。明确小区公共设施的管护主体、资金来源和维护标准,建立定期巡查和维修制度。同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共同爱护家园,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共享成果”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第五,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XX书记在调研中还特别考察了XX文保单位和XX公园的改造提升工程,这为我市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将老旧小区改造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应用到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文化地标等各类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工程中。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各项改造工作。例如,正在进行的XX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其目标是使公园功能更加全面,提供优质的健身、休闲和娱乐空间,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要确保此类项目按时保质完成,让市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综上所述,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向纵深推进的挑战。全市上下应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正视问题、总结经验,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持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为建设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