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委学习教育总结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自2025年3月全国两会后至7月底,XX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市委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此次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深、实、严、诚、紧”五字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体推进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组织领导等各项工作。经过近五个月的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纪律意识和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为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作风保障。现将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本次学习教育启动以来,XX市委牢牢把握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超过14.8万名党员干部深度参与,实现了思想上的深刻洗礼和行动上的有力淬炼。通过系统谋划与一体推进,将学习、查摆、整改、建制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确保了学习教育既有声势又有实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学习研讨方面

市委始终将理论武装置于首位,坚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着力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根基。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发挥“头雁效应”引领学。市委常委会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带头举办为期一周的学习教育读书班。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审定学习方案,带头领学重点篇目,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开展研讨交流。在市委的示范带动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以及全市90多个市直单位、10个区(县)党委均参照市委做法,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专题读书班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通过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有效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学、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学习教育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这种以上率下的学习模式,不仅提升了领导班子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更重要的是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其经验在于,抓好“关键少数”的学习,是带动“绝大多数”投身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二是创新方式载体,实现全员覆盖系统学。为确保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党员,市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构建了立体化、全天候的学习矩阵。线下,各级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传统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权威读本。线上,则充分运用“学习强国”、XX智慧党建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典型案例和解读文章,为全市14.8万名党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实现了学习教育的全覆盖。同时,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例如,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专门开设廉政教育专题培训班,强化纪律规矩教育。这种“线上+线下”、“集中+分散”、“普适+精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提升了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成功经验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拓展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开展党内教育的必然选择。

---此处隐藏6278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市委将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整改、完善机制,不断巩固和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入脑入心”上再下功夫。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学习方式,推广“七学联动”等有效模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考核运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是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在“扎紧笼子”上再下功夫。聚焦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现有制度的全面“体检”,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及时进行“废、改、立”。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深化整改的同时,注重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三是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在“常态长效”上再下功夫。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紧盯隐形变异新动向,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多做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功夫,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与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提供坚强作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