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落实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当前,全州正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期、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期、风险矛盾交织叠加期,干部队伍中少数同志因改革调整、岗位压力、利益分配等影响,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以“边疆情况特殊”为由规避监管,在招商引资中搞“特事特办”;有的基层干部因基层条件艰苦滋生“补偿心理”,利用低保审批、项目验收等职权套取补贴;个别关键岗位人员借国企改革之机,在资产处置、土地征迁中暗箱操作。2024年全州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563件,其中涉及“一把手”权力寻租案占比28%,民生领域“微腐败”占46%。这警示我们,越是任务艰巨,越要铁腕治吏;越是转型关键,越需纪律护航!必须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心理失衡,以自我革命精神整肃队伍,用纪律建设的实际成效保障全州发展大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挖思想病灶,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破除“特殊论”“补偿心理”,必须从根子上铲除特权思维土壤。(一)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1.红色基因铸魂工程。以党史学习制度化夯实信仰根基,全州党员干部每年完成“五个一”必修课:。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园),让党员干部在实地参观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勇事迹,深刻领会红色基因的内涵。通过参观,党员干部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参与一场“重走总书记视察路”实践教学,沿着总书记的视察路线,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亲身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发展的期望。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精读一本《总书记谈治国理政》(专题摘编),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精读,党员干部能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撰写一篇破除特权思想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反思特权思想的表现、危害和根源,提出破除特权思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党员干部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特权思想的危害性,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开展一次“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换位大讨论,让党员干部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大讨论,党员干部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需求,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第一议题政治对标”制度,州委常委会每月专题学习总书记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学习,州委常委会能够及时了解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和总书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全州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州委常委会成员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纪法防线夯基工程。编发《领导干部纪律红线手册》,划定三类禁区:。经济交往高压线:严禁违规干预招投标、收受企业干股。招投标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竞争。违规干预招投标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收受企业干股则是一种变相的受贿行为,会导致领导干部与企业之间形成不正当的利益关系,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民生领域警戒线:禁止截留惠民资金、优亲厚友分配资源。惠民资金是党和政府为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投入的资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留惠民资金会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优亲厚友分配资源则会破坏公平原则,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引发社会矛盾。履职用权铁规:杜绝搞“一言堂”、对抗巡察整改。“一言堂”会导致决策失误、权力滥用,损害班子团结和工作效率。对抗巡察整改则是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无视,会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开设“以案说纪”云课堂,公开近年来查处的32个典型案例(如某县委书记在扶贫工程中指定亲属企业中标案)。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纪违法的原因、危害和教训,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州委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此处隐藏9576字,下载后查看---
一、绝不允许“情况特殊”成为突破纪律底线的借口!二、坚决清除将“辛苦指数”折算成“利益补偿”的歪理邪说!
三、彻底根治“山高皇帝远”的监督盲区!
四、永远做壮乡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领路人!
让我们以“钉钉子”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发言,请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