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组织委员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对全县学习教育的总体评价

自本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高位推动、系统谋划,为全县作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基层工作树立了清晰的标杆。

首先,是“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特别强。县委常委班子带头深入学习、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多次组织专题学习会和读书班,深刻剖析典型案例,真正做到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这种“头雁”效应,自上而下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将压力层层传导,也把信心和决心传递到了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心中。这让我们基层干部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是必须长期坚守的铁规矩、硬杠杠。

---此处隐藏2530字,下载后查看---

四、立足本职,着眼长远: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和想法

最后,作为一名参与者,我还想借此机会,主要立足于如何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谈两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各位领导参考。

第一点想法,是建议在“精准施策”上再深化,探索建立“干部成长全周期作风涵养体系”。目前县里“分类指导”的模式效果很好。是否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针对干部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更加精细化的作风教育和引导?比如,对新录用的年轻干部,以“扣好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强化理想信念和纪律规矩教育,帮助他们筑牢思想根基。对处于关键岗位、手握权力的干部,以“廉政风险防控”为核心,加强警示教育和监督管理,让他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长期扎根基层的村(社区)干部,则更侧重于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效能。通过这种全周期的、差异化的涵养模式,让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第二点想法,是建议在“激励担当”上再加力,健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容错纠错机制”。八项规定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严格的纪律要求,有效遏制了乱作为,但也要防止出现不作为、慢作为的“躺平”现象。我了解到,我们市、县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容错纠错办法,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这非常好。我建议,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些机制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流程,特别是向基层一线倾斜。在组织层面,加大对那些在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的前提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的正面典型宣传和激励力度。同时,建立清晰的、可操作的尽职免责清单,明确哪些属于探索失误,哪些属于违纪违规,为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解除后顾之忧。这样,既能保持高压态势,又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好作风与好状态同频共振,最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的发言完了,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