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全面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经验材料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XX县站在新发展阶段、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攻坚突破的重要一年。一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态势加剧、要素约束趋紧等多重挑战,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定位,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乡融合、生态治理等领域集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0亿元,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万元、2.1万元,增长6.1%、7.3%,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现将主要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链”上发力,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新生态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们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出“调研摸底—精准招商—要素保障—服务赋能”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年初即组建由县发改委牵头,科工局、商务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组成的产业研究专班,利用3个月时间遍访全县12个乡镇(街道)、87家规上企业,形成《XX县主导产业链条图谱》《重点缺项清单》等6份专项报告,明确将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文旅三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针对新能源产业链“电池组件强、配套环节弱”的短板,我们组建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专项招商组,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驻点招商”,重点对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商。例如,在引进XX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项目时,招商团队了解到企业担心用地保障和用工稳定性问题,立即协调自然资源部门优先保障300亩工业用地,人社部门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订单式”培训班,提前输送200名技术工人,最终仅用45天完成签约落地,刷新了县域重大项目投资落地新纪录。

为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我们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物流仓储中心、检测认证平台,同步引入供应链服务企业5家,实现“厂区内循环、园区间联动”。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3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形成“正极材料—结构件—电芯组装—终端应用”完整产业链,2025年集群产值突破120亿元,较上年增长45%。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共享检测设备、联合研发新品,单家企业年均节约成本超50万元,真正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二、坚持“创”字为要,激活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此处隐藏4072字,下载后查看---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我们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秸秆还田”集成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特别在茶叶主产区,我们推行“茶—林—沼”复合生态系统,种植绿肥2.3万亩,建设沼气工程15处,茶叶品质显著提升,核心产区茶叶均价从每斤300元涨到800元。

在生态修复治理上,我们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矿山复绿1200亩、河道清淤50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5平方公里。其中,XX河曾是全县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我们通过截污纳管、生态护岸、生物净化等综合措施,用1年时间实现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如今河岸绿树成荫,鱼类种群恢复至20余种,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河”。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宜居指数,更激活了生态价值转化。2025年,全县生态旅游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较上年增长30%;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42个,“XX高山云雾茶”“XX生态蜂蜜”等品牌溢价率超20%,真正实现了“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

回顾2025年,XX县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是一条在挑战中突破、在创新中前行的奋斗之路,更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幸福之路。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更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闯”的勇气、“创”的智慧、“干”的作风。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归零”心态再出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重,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在产业升级上“再深耕”、在创新驱动上“再加力”、在城乡融合上“再提速”、在生态治理上“再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