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诫勉谈话时的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3489字)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GCD问责条例》等相关规定,以及2025年8月7日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诫勉谈话会议精神,我作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就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滞后问题,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深刻反思剖析,现将检讨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复盘与深刻检讨

2025年3月,我县启动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这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分管领导,我本应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却因思想松懈、作风漂浮,导致项目推进严重滞后——截至7月底,仅完成总工程量的38%(原计划6月底完成60%),其中渠道衬砌、机耕路硬化等关键工程滞后超2个月,群众多次通过“12345”热线反映“施工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田块整理后杂草丛生”等问题。经县委督查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核查,问题症结虽涉及施工方管理松散、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我的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担当缺失、工作作风不实。

(一)理论学习“热在表面”,政治判断力出现偏差。年初以来,我虽按时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也组织分管部门开展了“项目建设年”专题研讨,但对总书记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政治内涵理解不深,片面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常规工作”,未从“端稳中国饭碗”的战略高度把握其紧迫性。3月项目启动会上,我谨照本宣科传达了上级文件,未结合我县“山地多、地块散”的实际研究具体推进措施;6月县委常委会听取项目进展时,我仍以“天气多雨影响工期”“施工队人员不足”等客观理由汇报,对自身统筹不力的问题避重就轻。这种“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本质上是党性修养弱化的表现,把“国之大者”当成了“墙上标语”。

(二)责任落实“浮在面上”,担当作为力严重缺失。作为分管副县长,我本应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的闭环机制,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挂名调度、遥控指挥”现象。4月项目进入施工黄金期,我因忙于筹备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周未按计划到项目现场督导,仅通过AAA群“遥控”农业农村局负责人;5月县纪委监委发出《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的提醒函》后,我虽签批“请农业农村局抓紧落实”,但未亲自约谈施工方、监理方主要负责人,也未协调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解决施工中的用地纠纷、道路运输等问题。6月20日,我在项目现场调研时,看到施工队只在田埂边“做样子”,却未当场严肃问责,反而安慰乡镇干部“慢慢来,质量比进度重要”——这种“老好人”思想,实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利益漠视的表现。正如县委书记在诫勉谈话中指出的:“文秘出身的干部,最容易犯‘重文字轻落实’的毛病,你把材料写得再漂亮,项目落不了地,群众得不到实惠,就是最大的失职!”

---此处隐藏2754字,下载后查看---

此次诫勉谈话,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一次严格的作风锤炼、一次全面的能力提升。我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更高站位服务大局,做“国之大者”的践行者。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局性谋划,紧扣县委“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标准蔬菜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园“三园融合”,年内力争完成12万亩建设任务,打造2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示范片,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

(二)以更实作风攻坚克难,做项目推进的“操盘手”。坚持“一线工作法”,对剩余工程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重点解决施工机械不足、建材供应紧张等问题,协调金融部门提供500万元专项贷款,确保9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前完成验收;同步做好建后管护,探索“县管总、乡管片、村管段”的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以更严标准锤炼党性,做清正廉洁的“排头兵”。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抓项目建设,又抓廉政风险防控,针对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建立“双人审核、全程留痕”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定期向县委、县纪委报告整改进展,以“自身硬”带动“队伍硬”,以“作风实”促进“事业兴”。

此次诫勉谈话,让我深切体会到“职位越高、责任越重”的深刻内涵。作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我深知肩上扛着的是120万x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身后跟着的是基层干部的信任与期待。今后,我将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必答题”而非“选择题”,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民心工程”而非“形象工程”,用实际行动兑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盼!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