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村两委班子现状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班子结构。一是年龄结构。全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XX岁。其中,35岁及以下干部XX人,占比XX%;36-45岁干部XX人,占比XX%;46-55岁干部XX人,占比XX%;55岁以上干部XX人,占比XX%。整体呈现出年龄分布较为分散的态势,部分村存在班子年龄老化现象,45岁以上干部占比较高,在一些偏远村,55岁以上干部甚至超过了三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创新活力和执行效率。二是学历结构。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XX人,占比XX%;高中(中专)学历干部XX人,占比XX%;初中及以下学历干部XX人,占比XX%。虽然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占比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村“两委”干部学历层次较低,在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复杂工作任务时,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不足,对新政策、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三是性别结构。男性干部XX人,占比XX%;女性干部XX人,占比XX%。女性干部在村“两委”班子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在一些村的重要岗位上,女性干部更是稀缺,不利于充分发挥女性在基层工作中的细腻、亲和等优势,也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全面开展和群众参与度。

(二)任职情况。一是任职年限。任职5年以下的干部XX人,占比XX%;任职5-10年的干部XX人,占比XX%;任职10年以上的干部XX人,占比XX%。部分长期任职的干部工作经验丰富,但也存在思维固化、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而新任职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协调各方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二是交叉任职情况。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人数XX人,占比XX%。部分村交叉任职比例较低,导致村“两委”工作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班子运行情况。一是工作能力。大部分村“两委”班子能够较好地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在基层D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部分班子存在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问题,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进展缓慢,如XX村,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班子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开拓能力,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补贴,村民收入增长乏力。二是团结协作。总体来看,多数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团结共事,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但仍有少数班子存在内部不团结的情况,成员之间沟通不畅,甚至存在矛盾纠纷,严重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群众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群众,了解到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平均为XX%。其中,满意度较高的村主要是因为班子为民服务意识强,能够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满意度较低的村主要存在办事不公、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处隐藏2906字,下载后查看---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班子整体素质。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和干部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增加农村实用技术、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基层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锻炼等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为干部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增加培训频次。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增加培训频次,确保每位干部每年至少参加XX次集中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开展D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干部工作作风和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工作作风不实、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在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充实后备力量。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限制,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注重选拔年轻、高学历、有潜力的人才作为后备干部,提高后备干部中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培养管理。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机制,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通过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参与重点工作等方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考核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确发展思路。结合各村实际,深入调研分析,充分挖掘本村的资源优势和潜力,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引进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