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工作精准高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兜底救助扎实有力。上半年新增城乡低保特困625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969户14546人,城乡特困对象2550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XX万元。二是创新试点成效显著。作为全省“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县,科学制定标准,统一流程,强化数据共享与工作整合,精准认定并纳入低保边缘家庭540户1304人,开局良好。三是服务机制务实创新。建立“周四驻村工作日”机制,通过固定日期、组建队伍、发放联系卡、入户排查、闭环管理,实现社会救助服务关口前移。该机制有效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养老服务供给与质量稳步提升,“一老一小”关切获得更好回应。一是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积极配合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摸底对象初步评估1219人;推进“孝善食堂”建设,5处孝善食堂已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前建成使用;郯城北城养护院投入运营。二是安全监管持续强化。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大排查,养老机构安全基础不断巩固,安全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三是补贴政策精准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高龄津贴、百岁老人长寿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精准高效兑现,切实做好2025年新增高龄老人申报和高龄津贴系统信息录入工作。今年来,为4149名老人发放2024年高龄津贴XX万元,补发了2024年5-12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XX万元,发放2025年1-4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XX元,老龄福祉切实提升。四是银发经济破题起势。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新引擎和新动能,成功挖掘本地潜力企业16家。成功举办“银发经济促消费·养老服务进社区”大型活动,搭建多方参与平台。组织赴江浙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发展视野,为后续产业培育奠定基础。
---此处隐藏3132字,下载后查看---
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明确核心园区。由县政府工作专班牵头,在9月底前完成核心区选址,完成规划设计和挂牌,打造标准化银发经济招商展示中心。实施双轮驱动。一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攻坚。制定专项招商方案,组建专业队伍,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紧盯老年用品制造(智能辅具、适老化家具)、康复器械、养生保健等企业。二是实施“银杏康养”品牌塑造攻坚。深度挖掘整合郯城银杏、医药产业、温泉及文旅资源优势,围绕健康旅居、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老年文娱等方向,策划推出特色康养路线和产品体系。强化四项支撑。一是政策支撑:9月底前制定出台《郯城县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配套具体的财政、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二是项目支撑:依托核心园区,整合资源规划建设康复辅具生产园、中医药养生园、健康食品园、适老智能家居园、康养服务人才培训园、老年文娱园等“6大特色园区”。三是主体支撑:重点支持本地有潜力涉老企业发展壮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银发经济领域。四是平台支撑:推动建立“银发经济创新孵化基地”,支持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深化改革治理,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一是纵深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力度,深入开展“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经验总结与推广,持续巩固殡仪车辆统管成果。强化婚俗改革,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集体婚礼、家庭辅导讲堂,引领文明婚俗新风尚。二是攻坚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聚焦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殡葬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经营性公墓非法占地扩建等专项整治,确保9月份整改任务全面完成,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效能。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精准救助和源头治理,完善部门协作机制。规范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管理。四是夯实社会组织治理基础。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联合执法、资金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治理。加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五)强化能力保障,护航民政事业行稳致远
一是严守安全发展底线。持续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深入排查整治养老诈骗、非法宗教等风险隐患,坚决守住安全生产、意识形态、廉洁自律等“一排底线”。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加强乡镇(街道)民政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在落实减负要求的同时实现赋能增效。三是深化“四个专项整治”效能。以开展好殡葬、公益慈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四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核心抓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领域加快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优化服务,从根本上提升民政服务规范化水平。四是激发慈善事业活力。加强对慈善组织培育、服务与规范管理,聚焦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业“六助”体系建设,拓宽募捐渠道,优化项目设计,强化信息公开与公信力建设,推动慈善事业提质增效。
下半年,县民政局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锐意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年度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