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编制“十五五”规划是承前启后的战略工程,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历史主动。

(一)肩负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使命。当前正值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规划作为2035远景目标的首个五年实践,承载着三大历史使命:战略衔接使命要求系统总结“十四五”应对疫情冲击、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宝贵经验,精准对接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风险应对使命直面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浪潮,需筑牢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防线;区域担当使命凸显我市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支点的责任,必须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服务大局中展现XX担当。

(二)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实践效能。产业升级维度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通过重组国家实验室体系、设立百亿级科创基金破解“卡脖子”难题;空间布局维度突出“一核两翼”城市格局,高标准建设XX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增长极;治理创新维度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与“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

---此处隐藏2350字,下载后查看---

编制高质量规划是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顶层推动,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设立实体化运作的规划编制办公室,抽调发改、经信等核心部门骨干集中办公。压实层级责任,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组建专业编制团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健全联动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破除信息壁垒,形成发改统筹、部门分工、市县联动的一体化推进格局。

(二)锻造专业精干的智力支撑体系。建强核心智库,聘请20名院士专家组成顾问团,联合清华、复旦等高校成立规划研究院,开展重大课题攻关。深化调查研究,实施“深调研、真解题”专项行动,聚焦产业转型、人口结构等12个重大课题,形成百万字研究报告。畅通民意渠道,设立100个基层观测点,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企业诉求、群众期盼超万条,确保规划接“地气”、有“温度”。

(三)健全全程闭环的质量管控体系。严格技术审查,实行“三审三校”制度:部门初审把专业关、专家评审把科学关、人大政协把共识关。创新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中期评估,建立“核心指标偏离度预警系统”。强化法治保障,推动规划成果纳入地方立法计划,配套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实现“规划—立法—预算—考核”四维衔接。

同志们!编制“十五五”规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心描绘城市发展新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