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XX市支行和XX市支行召开这次全省分行内控合规管理领域的“两化”暨“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意义重大,时机关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总行关于内控合规管理的工作部署,总结交流前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特别是关乎未来三年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刚才,检查组的同志、XX市和XX市支行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和交流,分享了实践经验,提出了宝贵建议,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下面,结合大家的讨论和分行党委的考虑,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内控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与“压舱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行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风险形态更加多样,监管要求愈发严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控合规管理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再是业务发展的附加项或辅助环节,而是决定发展质量、关乎生存安危的“生命线”工程。
首先,强化内控合规是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传导链条更长、更隐蔽。从监管层面看,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成为新常态,对违规行为的容忍度持续降低,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如果内控体系存在短板,合规防线出现漏洞,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驾驶一艘有裂缝的船,随时可能面临倾覆的风险。因此,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内控合规就是抓住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
其次,强化内控合规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风险更可控的发展。过去那种依赖粗放式管理、经验化决策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推动内控合规管理从经验化、碎片化向规范化、精细化的高水平跃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路径。“两化”,即规范化与精细化,是管理升级的方法论。规范化,解决的是“有没有规矩、按不按规矩办事”的问题,它要求各项业务操作、管理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全行统一的标准与制度体系。“精细化”,解决的是“规矩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的问题,它要求把管理颗粒度做细,将风险防控触角延伸至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实现对风险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控。
---此处隐藏3849字,下载后查看---
本年度的核心任务是“推广”与“提质”。在总结提炼202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要在全省分行系统内全面推行“两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标准和新工具。省分行将组织编写标准化的操作手册与培训教材,利用数字化平台,将成功的做法固化下来。同时,要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省分行内控合规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和资源支持,市分行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加强对辖内支行的督导和赋能,县支行要将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业务一线。这一年的工作重点是实现“两化”管理模式在全行范围内的全覆盖,并根据推广过程中的反馈,持续优化流程、提升质效,确保全行内控管理水平整体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2027年,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年。
本年度的核心任务是“长效”与“巩固”。经过前两年的建设与推广,内控合规管理的新体系将基本建成。这一年的重点,是从“建体系”转向“促内化”,将已经形成的制度、流程和标准,真正转化为全员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构建起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要实现三个“固化”:一是固化到文化中,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使“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行共同的价值观。二是固化到考核中,完善并稳定运行与“两化”要求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使其成为引导员工行为的根本指挥棒。三是固化到科技中,建成稳定、高效、智能的内控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管理的自动化和前瞻性,让科技为内控赋能。
同志们,内控合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这项工作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责任重于泰山,希望各级机构、各位同志以此次推进会为新起点,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担当能力,层层压实责任链条,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动“两化”建设与“靶点”整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为我行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再创佳绩,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风险防火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