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在基层,关键在一线。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守护者,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市场监管工作的成效与政府公信力。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职能涵盖市场准入、竞争执法、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等多个领域,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部分同志中存在的“本领恐慌”现象,已成为制约基层市场监管效能提升的瓶颈。因此,系统性、前瞻性地思考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能力提升路径,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旨在结合我市市场监管工作实际,深入剖析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市场监管基层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监管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一线正成为各类风险挑战的交汇点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挑战与要求,是谋划能力提升工作的前提。
(一)职能融合与拓展带来的能力新挑战
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了深度融合,基层工作已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条线监管,转变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综合监管。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审批、会检查,更要具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需要深入产业链进行质量提升指导(信息来源:;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需要掌握专业的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知识(信息来源:;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需要具备精准的普法宣传与依法行政能力(信息来源:。这种职能的广度与深度,对一线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治理现代化提出的能力新标准
---此处隐藏2313字,下载后查看---
一方面,建立与能力贡献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体系。应探索建立基于岗位职责、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的薪酬分配机制,让能力强、贡献大的工作人员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使其能力提升的成果变得可见可感。同时,积极利用我市现有的“推证书直补”、“技能XX”行动等政策资源(信息来源: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给予配套奖励,拓宽其专业成长的路径。
另一方面,营造崇尚专业、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通过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选树一批扎根基层、业务精湛的“市监工匠”和“服务标兵”,并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提升一线工作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此外,必须在组织层面加强保障,坚持“服务基层、建强基层”的工作导向,确保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信息来源:,并建立常态化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深入一线倾听声音、解决困难,为基层工作人员安心工作、专心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三、总结与展望
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在于跳出“就培训抓培训”的局限,将其置于组织战略和现代治理的大框架下,通过“实战化培训、科学化评价、系统化激励”三位一体的路径设计,形成一个相互支撑、持续优化的能力建设闭环。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智慧监管、非现场执法等新模式将成为常态。这就要求我们的能力提升路径必须保持开放性和前瞻性,持续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将提升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新的重点,确保基层队伍永远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市场监管铁军,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