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型审计,以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按照“扎实调查、摸清现状、深入研究、形成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对延安市县审计机关“问诊”“把脉”,摸清延安市审计系统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等,为解决问题打下扎实基础。以延安市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为纲,从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出发,借鉴参考我国现阶段电子数据审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突出电子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运用电子数据审计推进审计工作的路径、方法和保障措施,助推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决策、匹配审计地位。
二、调查概况为切实摸清全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现状,打牢推进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追赶超越工作基础,在了解全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聚焦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等,通过电话沟通、发送电子调研表等方式,对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做了调查。
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关于电子数据审计发展要求和延安市审计机关实际情况,设计了“县(市、区)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情况调查表”“县(市、区)审计机关‘金审三期’配套建设进展情况调查表”和“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等文档表格。调研期间,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完整填写了“县(市、区)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情况调查表”“县(市、区)审计机关‘金审三期’配套建设进展情况调查表”。全市审计系统干部填写了“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调查电子问卷”,收到436份问卷,重复或者作废35份,有效问卷401份,占全市审计干部人数的69.14%。401份有效问卷中县(市、区)审计干部填写376份,占县(市、区)干部总数的75.5%。
三、延安电子数据审计现状
---此处隐藏8864字,下载后查看---
要建立系统的电子数据审计制度,构建一整套规范有序、有机发展、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在现有的数据环境下,从数据的报送、归集、分类、保密、存储与利用等全链条各方面进行建章立制,编制行业数据规划、制定数据采集标准、构建行业审计方法(模型)体系等,使各环节有机配合衔接,逐步建立起面向不同领域、覆盖各个行业、不断动态优化的电子数据审计平台和体系,确保电子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利用的系统、有序、有效和安全,确保电子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化审计顺利推进,为高质量的电子数据审计提供坚实的制度和体系保障。
(三)队伍建设方面
人才是电子数据审计最为关键一环。面对延安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人才匮乏现状,必须解放思想,大力培育能熟练掌握电子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审计干部,用活人才政策和中省培训资源,通过招录电子数据审计人才,采取短期、中期和长期专题培训、职称考试等多种方式,增加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措施等加强电子数据审计队伍建设。要强化市县审计机关的上下联动,整合电子数据审计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电子数据审计队伍。要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有选择地购买电子数据审计服务,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要做好专业人才电子数据审计实践的保障工作,防止注重培训不注重应用、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的“虎头蛇尾”现象发生,切实提升审计干部电子数据审计方式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水平。
(四)考核激励方面
要持续推动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工作,须借助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科室的考核可以分为基础项和加分项,基础项就是各业务科室按照归口服务划分,是否能按照制度完成及时督促各单位上报规定数据任务,加分项除了把取得审计署、省厅电子数据审计相关培训证书、电子数据审计相关职业能力证书等纳入外,还要把撰写电子数据审计应用案例、编写电子数据审计模型、利用电子数据审计获得的成果等纳入科室和个人年终创先评优的指标,正向激励审计人员,让其更有获得感,以此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