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主汛期以来,我市持续面临强降雨天气与蚊媒活动高峰期相互叠加的严峻考验。为切实保障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并有效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维护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身体健康,XX市交通运输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防汛+防蚊”双线作战工作模式。本报告旨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一、防汛工作:筑牢城市安全运行的坚固屏障
面对主汛期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及次生灾害风险,市交通运输系统下的市道路事务中心等单位,迅速响应,周密部署,从应急机制、隐患排查、设施维护和科技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道路防汛安全体系。
(一)建立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
为确保防汛工作的指挥有力、响应迅速,我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高级别的防汛应急预案。一是优化资源统筹调配。建立起以市道路事务中心为核心的应急指挥体系,统筹调度系统内的人员、物资与车辆资源,确保关键资源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指定位置。在近期的应急响应工作中,累计投入一线巡查及应急处置力量达508人次,形成了强大的应急合力。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分区。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将全市道路桥梁设施划分为若干标段责任区,将责任压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防汛工作无死角、全覆盖。三是实行全天候值班备勤。严格执行24小时三防值班与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指令信息上传下达的绝对通畅。全市各主要应急抢险队伍均处于全天候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各类道路突发险情。
---此处隐藏4204字,下载后查看---
结合城市更新与年度城维计划,系统梳理排查出的排水能力不足的设施点位,制定分步实施的升级改造方案。积极推进以“涵洞隧道防内涝智能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智慧化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升级,从根本上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探索构建XX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将致力于整合气象、水文、交通流量、视频监控、设施健康监测以及公共卫生疾控等多维度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内涝风险点的智能预测预警和对蚊媒孳生高风险区域的精准识别,从而指导资源进行更科学、更高效的投放,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四)深化社会共治,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汛防灾和防蚊灭蚊知识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与街道、社区、物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推动建立覆盖更广、参与更深的社会共治体系,共同构筑守护城市安全与市民健康的坚固防线。
总之,XX市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地抓好防汛与防蚊各项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