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纪委书记心得研讨:把握三个重点 做好监督“文章”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党内监督机关,是构建国家监督体系的第一块基石,也是制约公权力滥用的第一道防线,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领域、多个环节。这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兼顾的方法,突出重点,靶向监督,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书写监督这篇“大文章”。

一、紧盯“重点人员”,同级监督敢于发声。乡镇层面政治生态的好坏,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这个地方的党政班子怎么样。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落实什么样的举措、用什么样的人,鼓励什么、崇尚什么,都具有导向意义,即使是一个点也会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所以,如果他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工作作风严实深细,毫无疑问,就会激励其他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反之,党委松一寸,村两委就敢松一尺。

可见,加强党内同级监督之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重大。纪委与同级党委不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现实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乡镇纪委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同级党委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而实际上乡镇纪委敢于监督乡镇党委恰恰是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体现。乡镇纪委书记要理顺纪委与党委的关系,挺直腰杆开展监督工作,敢于“唱黑脸”,不怕得罪人,坚决摒弃班子成员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

同级监督既要硬也要实,既要增强权威性,也要提升针对性。乡镇班子成员各有分工,有分管重要工作的“忙碌型”,有分工较少的“悠闲型”。针对“忙碌型”干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重点关注分管领域的工作开展是否遵照总书记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是否在落实上打折扣搞变通、是否存在吃请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的行为等;针对“悠闲型”干部,重点掌握兴趣爱好,关注日常行踪,查找是否有违规经商办企业、是否在工作时间打牌赌博、是否有消极“躺平”思想等情况。乡镇纪委要发挥先天的“地理”优势,“零距离”了解掌握班子成员“活情况”,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并立足抓早抓小,对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

二、聚焦“重点岗位”,精准监督防范风险。重点岗位因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是廉政风险的高危区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聚焦重点岗位就是射中了监督基层干部的“靶心”,牵住了监督基层干部的“牛鼻子”。

---此处隐藏848字,下载后查看---

在乡镇,重点岗位就是涉及惠民政策的落实、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岗位,比如财政所、自然资源所、民政所、农经站等岗位。不少人认为,反腐败就是要盯住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对于一些职级不高,尤其是深处基层的一般干部,大可不必多虑。而事实上,无论哪个地方、哪个岗位、哪个环节,只要权力集中、资源密集、资金富集,就有可能是腐败高风险点,应该更加留意、重点关注。有的纪法意识淡漠,贪一点、收一点没人管的侥幸心理作祟;有的权力运行制度不完善,权力配置不科学,过于集中在某个岗位;有的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日常监督不到位等,这些都为权力寻租留下隐患。

对于基层正风反腐来说,要抓住关键岗位的重点人员,聚焦权力运行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方面,要厘清重点岗位的职责权限,特别是低保申请、农民建房、救灾资金发放等容易滋生群腐问题的领域,建立廉政风险清单,对照清单,点对点开展监督,确保廉政风险点查得清、治得了、防得住。另一方面,紧盯重点岗位人员八小时以内的履职尽责、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娱乐圈、交往圈,关注廉洁自律和行为举止,不断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三、深入“重点区域”,村级监督问计于民。“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是著名的“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抓好总书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乡镇纪委要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田间地头、村居一线,通过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倾听群众声音,变“上访”为“下访”,主动把监督“触角”和“探头”延伸到群众身边,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领域各方面重要任务落地见效。在下访调研中,重点了解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合法利益得不到维护以及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并对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对业务范围内问题,主动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按照政策规定当场提出处理意见。对超出受理范围的问题,积极协助群众联系受理机关,认真做好疏导和引导。

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做好做实监督这篇“大文章”,还要从自身能力建设下功夫。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将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作为永恒课题,从思想、学习、实践等方面抓起,不断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扎实的功底、奋斗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