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区委常委会组织专题学习,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总书记经济文选》博大精深,是指导我们经济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其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统论述,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原原本本研读,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新名词,更是一把解锁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公开讲话”。
一、深化理论认知:新质生产力是发展范式的系统性跃迁
初读“新质生产力”,可能容易将其简单理解为“新技术+新产业”。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认识到,这一定义的内涵远比字面意思来得深刻和系统。它标志着一种发展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总书记精辟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论述高屋建瓴,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维度。
首先,其动力源是“革命性”的,而非“改良性”的。它强调的是“技术革命性突破”。这意味着它不是对现有技术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进而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这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跳出传统路径依赖,不能总想着在旧赛道上如何追赶,而要有换道超车、开辟新赛道的勇气和远见。
---此处隐藏2490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以“因地制宜”为根本原则,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总书记反复强调“因地制宜”。XX区服务业占比高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工业强区的模式。未来的主攻方向,或许应放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优势服务业,催生智慧物流、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对于现有的工业基础,重点应放在“转型升级”上,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要素跃升”为关键支撑,夯实发展根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在劳动者方面,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服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XX区安心安身安业。在劳动资料方面,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在劳动对象方面,特别是要激活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探索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开发利用机制,让“沉睡”的数据变成推动发展的“活资本”。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最终落点,彰显发展温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正如区委会议所要求的,要坚持民生导向,将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发展带来的成果,要体现为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发展的过程,也要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发展才是有意义、可持续的。
同志们,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方为真知。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思考,我还很肤浅,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化、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总书记经济思想为指导,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思、扎扎实实干,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XX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