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其坚实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对“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亦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驱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两翼齐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核心课题。为精准掌握全镇相关工作现状,找准症结、明确方向,我镇组成专题调研组,于近期深入各村、企业及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形式,开展了系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与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截至2025年8月底,预计全镇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8.5亿元,较2021年增长约21%。2025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9500元,同比增长约7.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镇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村均年收入达到48.6万元,年总收入突破2960万元,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善治之基
我镇始终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构建起“党委统揽、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此处隐藏6084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持人才兴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要内培外引并重。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对“田秀才”“土专家”、农村手工艺人等进行登记造册,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提供项目支持等方式,鼓励他们传承技艺、带动乡邻。实施“归雁计划”,主动联系在外优秀乡贤,通过亲情乡情感召、优惠政策吸引,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兴业、反哺家乡。优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使用,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确保其“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等资源,建立常态化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既要包括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也要涵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乡村治理等现代化知识。采取“田间课堂”“线上直播”“外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强化正向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扎根乡村的各类人才倾斜。完善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让为乡村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巨大潜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镇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新XX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