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媒体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调研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先后深入长城镇、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文旅局、融媒体中心、网信办、长城村、铁边城村等镇村、单位,与基层群众、镇村干部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就受众群体需求、获取信息渠道、新闻宣传效果等方面开展调研,听取大家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随后,为充实调研内容,我还电话联系县统计局、县广电网络公司、县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对全县城乡居民户数、广电网络电视接入数量、移动手机用户数量等相关数据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二、全县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情况

我县共有常住居民4万余户,其中居住在县城的近3万户、居住在农村的1万余户。手机、电视和报纸是我县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读报群体日益萎缩,影响甚微。2022年,通过我县宣传部门订阅的《延安日报》2600余份,《陕西日报》1400余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各400余份,党报党刊全部为财政代扣订阅,靠行政命令推动,主要受众群体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镇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由于人们从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和快捷,极大地压缩了报纸的存在感。再者报纸在农村基层发送不及时,等拿到手时新闻已经成“旧闻”了。

---此处隐藏3019字,下载后查看---

县域是国之基层,而县媒承上启下,是基层舆论引导之阵地、党和人民群众之桥梁纽带、服务人民之文化平台,其功能定位是构建融新闻资讯、文化传播、政务服务、舆论监督等功能于一体之综合信息资讯服务平台。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总书记提出“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

(一)要坚持宣传好“一个主题”。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文化思想及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度融合。突出宣传好党的二十大和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项目支撑、城乡统筹、能源强基、生态优先、产业富民、实干兴县”六项战略,统筹内宣外宣,讲好吴起故事,传播吴起声音,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重点在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大主流媒体粉丝量,争取让县内外更多数的群众都能关注吴起融媒的新媒体平台,打造具有吴起特色的媒体品牌。

(二)要坚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中央与基层的关系。县级融媒体要通过传播这一手段重塑中央与基层的舆论场,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实时顺畅,重新引导和整合社会秩序,维持公共的政治生活。二是内容与技术的关系。要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与5G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装备,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而有创造性地让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媒体功能与政务功能的关系。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积极对接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无缝对接县域各类平台资源以及数据的共建共享共融,从单纯的宣传通道,变为全方位的政务功能平台。四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强化宣传功能的同时,充分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大力拓展传媒经营业态,提高影响力,吸引注意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三)要坚持“四融”的步骤和路径。第一步“融人”。通过整合原来通讯组、电视台的人员和职能,整合采编力量,实现了一体化办公,迈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质性步伐,实现物理融合。第二步“融力”。按照“大部制、高效率”的原则,组建新的组织架构,内部可设记者部、编辑部、新媒体部、制作部、播音部、商业发展部等部室,根据人员技能特长重组分配,夯实责任,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迅速形成战斗力。第三步“融智”。按照中央厨房生产体系,组建综合指挥平台,形成融媒宣传矩阵(“中央厨房”通过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再进行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最终实现新闻信息全天滚动,全县覆盖)。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移动端,形成了电视荧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贯通”及智能手机“一键通览”的传播新生态。第四步“融心”。推行“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商业”等模式,增强主流媒体‘造血’功能,力求在媒体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为群众提供接地气、本土化的服务,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讲群众爱听的故事、写群众爱看的新闻、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四)要坚持处理好“四个关键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融媒体运行体制机制,探索实践事企并轨运作模式,从人员、岗位、业务、经费等实际出发,出台鼓励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打破编内编外人员身份限定,体现“任用能者”,打破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思维,从根本上激发融媒体中心的内生动力和工作活力。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专业化的官方媒体和非专业化的政务新媒体、自媒体都纳入到新的传播体系中去,建立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历史资料数据库等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库,形成资源集约、专业高效的信息传播和政务服务平台矩阵。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大部分县级而言,依靠足够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招人留人并不实际,更可行的做法是挖掘、培养能适应和胜任媒体融合工作的本土人才,并采取向上级媒体“派出去”跟班锻炼,将相关专家“请进来”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传帮带工作,提升队伍全媒体素养,成为全媒体时代中“全能型”新闻工作者(会写稿、会摄影、会剪辑、会使用新媒体软件后台,能熟练掌握新应用操作设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进一步规划长远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不仅仅是传媒机构,它还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它应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频共振、传习文明,从网上网下两个渠道,共同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企盼。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