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统梳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同志已经通报了2025年以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数据详实,问题点得准,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挑战,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市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2023年,我市完成食品抽检超过1.35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8.5%,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同志们辛勤付出的结果。但是,成绩面前,更需保持清醒和冷静。必须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进入2025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面恢复和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食品产业的新业态、新风险不断涌现,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家层面看,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密集发布了包括《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内的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多项修改单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正在进入一个法制更健全、标准更严格、要求更高的新阶段。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更是对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系统性的监管要求。反观我市,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不容忽视。从今年以来的监督抽检数据看,问题依然突出。综合今年第3期、第9期、第10期等几轮市级监督抽检通告的数据,我们累计已抽检各类食品超过4300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超过110批次。这些不合格产品集中暴露了几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顽固问题:第一,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问题屡禁不止。在多期抽检中,防腐剂、甜味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都是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这说明部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诚信守法经营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第二,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这暴露出我市在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链条监管的闭环尚未完全形成。第三,微生物污染问题构成潜在威胁。特别是在餐饮、散装食品等环节,微生物污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回顾历史数据,2014至2023年间我市发生的151起因食用皮蛋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其病原体主要是沙门氏菌,这给我们敲响了长期的警钟。虽然这是历史数据,但它深刻揭示了我市特定食品种类和特定消费习惯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在2025年的今天依然不能掉以轻心。第四,品质指标不达标问题反映出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不足。部分企业标准执行不严、过程管理松懈,导致产品质量存在瑕疵,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还有盲区、有漏洞,监管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面对这些严峻复杂的形势,全系统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此处隐藏4559字,下载后查看---

(一)建强专业队伍,提升履职能力。针对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制定《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一方面,优化人员配置,通过公开招录、内部调剂等方式,为县(市、区)、乡镇(街道)监管所补充食品检验、法律执法等专业人才,确保每个基层所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另一方面,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分层分类+实战实训”培训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骨干培训班不少于4期,重点围绕新《食品安全法》、新国标解读、风险监测技术、智慧监管平台操作等内容开展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跨区域执法练兵,通过案例研讨、现场模拟执法等方式,提升监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执法、善监管”的专业队伍。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支撑。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三大领域投入。一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支持市、县两级食品检验机构升级设备,新增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精准鉴定等仪器设备,扩大检验参数范围,确保市级机构年检验能力达到2万批次以上,县级机构满足区域日常抽检需求。二是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市监”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新增网络订餐智能筛查、食用农产品溯源追踪等功能模块,为基层监管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现场检查、数据上传、结果反馈”一体化,提升监管效率。三是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市级食品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应急检测设备、防护用品、宣传资料等物资,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三)严格考核问责,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明责、履责、考责、问责”闭环机制,以刚性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一是细化考核指标,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提高考核权重,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从责任落实、风险防控、专项整治、社会共治等8个方面设置25项具体指标,实行“季度督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二是强化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市委、市政府约谈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三是严肃追责问责,对因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工作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公开通报批评,切实以严格的考核问责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这项工作,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监管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振奋精神、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开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