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决策部署,结合近期区审计局专项审计反馈的情况,共同分析当前我区配套费征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区住建局的同志通报了审计结果,系统梳理了问题短板;财政局、规资XX分局、XX科技城管委会的负责同志也结合各自职能,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大家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会议开得很成功,很有必要。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作为政府性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梁、供排水、环卫、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关键资金来源。这笔钱征收得好不好、管理得严不严、使用得当不得当,直接关系到我区城市功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抓好配套费征管工作,就是抓住了城市建设的“钱袋子”,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征管工作的严峻形势与深刻挑战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们在配套费征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特别是与严格的审计监督标准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区审计局2022年以来的专项审计报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也为我们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此处隐藏3429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打造数字平台,构建信息驱动的“智慧大脑”。信息化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投入真金白银,最晚于2026年底前,完成“XX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并在2027年上半年全面投入使用。这个平台绝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收费软件,而必须是一个集信息归集、智能核算、过程监控、决策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大脑”。它要打通与规资分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住建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项目信息的自动获取和配套费金额的精准计算;要对接财政局的非税收入系统,实时跟踪每一笔费用的缴纳状态,对超期未缴项目自动生成预警并推送至责任单位;要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定期生成征缴进度、欠费构成、资金使用等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技术赋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少跑腿”,向科技要效率、要规范、要公平。

  第三,深化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闭环”。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我们要以制度形式固化部门协同机制,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常态化。要以“一张表单”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到费用缴纳、竣工验收到资产移交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具体来说,规资分局在核发规划许可证时,要同步将计费面积等关键信息推送至征管平台;住建局作为征收主体,要依据平台信息第一时间向建设单位下达缴费通知,并将缴费凭证作为核发施工许可证的关键要件;财政局负责资金的及时入库和规范管理;审计部门要将配套费征管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范围。通过这种无缝衔接、责任明晰的协作模式,构建起一个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工作闭环,彻底根除推诿扯皮、各自为战的顽疾。

  第四,强化监督问责,用好绩效考核的“标尺”。严管才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我们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区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区纪委监委派驻组、区审计局,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专项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四不两直”的抽查。检查结果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配套费的征缴率、清欠率、资金使用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等直接挂钩。要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鲜明导向,倒逼各单位、各环节压实责任、履职尽责,确保每一分钱都依法征收、规范管理、高效使用。

  同志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工作,事关城市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重要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希望大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天的会议精神上来,以此次审计整改为新的起点,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调配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奋力开创我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工作新局面,为XX区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