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认真落实全国与全省相关会议的部署要求,并传达市委XX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举思想旗帜,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与战略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总书记文化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24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的《总书记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更是为我们系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  第一,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关乎旗帜道路、关乎民族复兴、关乎人民幸福,是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凝聚和激励作用,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崭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第二,必须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维度中汲取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历史文脉悠长,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我们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本地优秀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城市精神塑造、融入市民道德培育、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将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第三,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宗旨中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工作的评判标尺交到群众手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创建工作的成效好不好,不能只看牌子拿了多少、材料报了多厚,关键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真实提升,看城市环境是否更加宜居、社会风气是否更加清朗、市民生活是否更加美好。

---此处隐藏3678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压实责任链条。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要树立为民导向。要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将文明创建的过程,变成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农贸市场升级等民生实事的过程,让群众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更加积极地支持和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三要健全长效机制。精神文明建设贵在坚持、重在常态。必须摒弃“一阵风”“运动式”的思维,着力在建章立制、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要完善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严肃追责问责。要推动各项创建标准、管理规范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从“被动迎检”向“主动作为”的根本性转变。

  同志们,精神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