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财政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资源统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抓收入。加强财政运行分析,精准研判收入形势,增强组织收入主动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其中:税收收入XX亿元、非税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3.9%,总量全省第5、增幅全省第4,实现“双过半”。二是盘存量。新增盘活资产1044宗、价值XX亿元,新增出售、出租收入X亿元。依托金融工具创新盘活资产68宗,新增融资XX亿元。开展财政暂付性资金回收工作,累计收回XX万元。常态化清理市本级特设账户,清理资金XX万元。三是节资金。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压减122个经常性项目预算XX万元。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6%。聚焦降本增效,对23个工程开展结算复核,审减资金XX万元;对5个项目开展预算评审,资金审减率37.6%。 (二)强化要素保障,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此处隐藏2951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提升政策效能。全面巩固落实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密切关注最新政策动态,加强部门协作,将政策支持方向与现实建设需求结合,重点攻关、实现突破。聚焦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和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银行机构向上沟通对接,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争取更多金融支持落地XX。
三是激发市场活力。落实好提振和扩大消费政策,关注资金兑付进度,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均衡性。在惠企资金兑现、惠企政策争取上加大部门联动,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紧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加快信贷投放。持续关注曙光集团、新富科技、富印新材等IPO问询答复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加快推进赛超电器申报纳斯达克上市。加快新材料、“双生”航天等基金落地运营,打造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基金体系。
四是深化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顺利收官,力争全省前列。抓好体制机制类改革,不断完善市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进一步提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市属企业二三级子企业的覆盖比例。围绕“一增一稳四提升”要求,强化对“一利五率”的目标管控,着力提升企业市场化营运能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加快推进专业化整合和战略性重组。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精准研判政策走向和政策精神,尽最大可能争取置换债券。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严防隐性债务一边化解、一边新增。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确保“三保”不出问题。继续按日监控县区库款保障水平、库款余额等关键指标,前移预警关口,及时发布提醒。
六是推进科学管理。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部署,重点推进习惯过紧日子、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会监督等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任务。坚持“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探索“业财绩融合”、“免申即享”大数据分析等具有XX特色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做好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强化国企穿透式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坚持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强化内在价值、提高效益。加强监督协同,推进国资监管“长牙带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