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这一主题进行集体学习研讨。这既是落实区委部署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直面挑战、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政务服务的“试金石”。作为承担着全区空间规划、要素保障、生态保护核心职能的部门,区自然资源局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高站位认识,深刻领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当前,区域竞争正从传统的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深层次的拼环境、拼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像磁场一样,吸引和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反之,则会形成发展“洼地”,导致企业“用脚投票”。我们自然资源部门,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保护,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和“要素源头”。我们的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政策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落地、企业能否发展、经济能否提速。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
---此处隐藏2975字,下载后查看---
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推动问题化解。我局主动担当,牵头成立了化解工作专班,联合住建、税务等部门,按照“证缴分离”和“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政策原则,对全区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梳理。我们建立起“领导小组不定期调度、专班每日汇报、周动态、月小结”的高效运转机制,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回音。在推进过程中,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专题会议、领导小组会议10余次,每日调度进展超过70次,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啃硬骨头,需要非凡的毅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成因,我们不回避、不推诿,一案一策,精准施治。截至目前,全区梳理出的15个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难”项目,已成功化解11个,为3221户群众圆了“安居梦”,办证率达到69.8%。当*房地产公司、*城投公司和*苑小区的业主们将一面面锦旗送到我们手中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不仅化解了信访积案,守护了群众的“安居梦”,更向全社会传递了区委、区政府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忧的坚定决心。
四、盘活存量资源,以精准高效的举措注入发展新动能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发展的根基。在当前建设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向存量要空间、向存量要效益,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我们积极协助区政府制定并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工作方案》,针对不同成因的闲置土地,分类施策、精准“下刀”。我们综合运用专项债券收回收购、免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责任、重新约定开竣工日期、激活土地二级市场、允许分割开发或转让等多种方式,一宗一策,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问题。目前,城区及周边园区梳理出的28宗闲置土地,已实现建成2宗、拟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收回收购2宗、推动实现开复工7宗,其余17宗也已明确了通过办理前期手续、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盘活的路径。在盘活存量用地的过程中,我们既坚守依法依规的底线,又力求创新突破,找到最契合企业实际的解决方案。*市驾考中心项目用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占地119.91亩,属于存量问题,直接出让或划拨均存在政策障碍。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创新性地以协议租赁方式予以处置,与企业签订了为期18年、年租金146.50万元的租赁协议。这一举措,既依法依规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确保了项目的正常运营,又有效盘活了存量国有土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存量问题的新路径。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和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总书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思想灯塔。下一步,区自然资源局将继续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努力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为奋力谱写*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更加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