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专题党课,共同探讨一个对我们每一位审计人而言都至关重要的时代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新时代审计担当”。这不仅仅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一次行动的动员。*市作为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和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今天的党课,我想和同志们深入交流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将审计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新时代背景下,审计的担当“是什么”?在*这片热土上,我们具体要“干什么”?
一、深刻领会“为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审计工作的“根”与“魂”
首先,我们必须想明白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服从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凭空而来,它是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必然结果。从秦汉的“大一统”,到唐宋的“华夷一家”,再到元明清的“多元一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在*的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寸都浸润着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汗水,共同守护的信念。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根脉的守护。从时代的维度看,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定位,将民族工作提升到了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这股力量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那么,这与我们审计工作有什么关系?关系重大!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工具箱”里一件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工作,表面看是查账、核数据、看项目,但实质上,我们审计的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监督的是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执行效果,守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任何一项政策、一笔资金、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民生、关系到人心、关系到民族团结的政治问题。我们审计的每一分钱,背后都可能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冷暖,影响着一个社区的和谐,决定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民生资金被截留挪用,受损害的是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动摇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如果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就可能成为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尤为凸显。我们的审计报告,不仅是经济“体检报告”,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诊断书”。我们的审计建议,不仅是财务管理的“药方”,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的“良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就是为我们的审计工作铸“根”塑“魂”,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确保我们的“经济卫士”和反腐“利剑”作用,能够精准地服务于巩固和发展“五个认同”这一核心目标。可以说,离开了这条主线,我们的审计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最根本的价值遵循。
---此处隐藏3719字,下载后查看---
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思想深处“铸魂”。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我们每一位审计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丰富内涵,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每一个审计项目立项时,都要思考这个项目与服务*工作总目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什么关联。在审计报告的每一个定性和处理处罚中,都要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我们不能就账查账、就事论事,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经济事项中发现政治问题,从一个个具体的审计案例中,洞察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预警和建议。同时,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这绝不是“走过场”。我要求我们的同志们,要带着真情实感走进结亲户的家中,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这不仅是增进感情,更是审计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真正了解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我们的审计才能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民意,更具针对性。
其次,要提升专业能力,在审计实践中“亮剑”。新时代的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能查出问题,更要善于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打造一支“能查、能说、能写”的审计铁军。一是要推动审计理念现代化。要大力推行研究型审计,在审前深入研究政策背景和行业特点,在审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审后提炼规律性认识。特别是涉及民族地区发展、兴边富民等领域的审计,更要成为“政策通”“活字典”。二是要推动审计技术现代化。要用好“铁脚板+大数据”的模式,既要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又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精准锁定疑点。例如,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快速筛查出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的异常情况,大大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三是要推动审计成果权威化。我们的审计报告和建议要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贯通协调,推动审计成果在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中得到充分运用,形成监督合力,真正让审计的“利剑”作用得到彰显。
最后,要严明纪律规矩,在队伍建设上“强基”。打铁还须自身硬。审计是监督别人的,自身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监督。我们的队伍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各族群众心中的形象。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坚决防止“灯下黑”。在审计现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审计机关的形象。要做到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以自身的清正廉洁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要加强对审计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特别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审计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一个由各民族优秀人才组成的审计队伍,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也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关心关爱我们的审计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审计事业。同时,也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同志们,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每一位审计人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守护者。我们的工作,连接着党心和民心,关系着发展和稳定。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党课,能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用我们审计人的忠诚与担当,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篇章,贡献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