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XX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密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XX薪传”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创新实践“12345”工作法,中心党支部有力促进了党建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为区域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动力。本报告旨在系统总结本年度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并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一、总体工作成效与基本情况
2025年,中心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于2024年荣获“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单位”称号的良好基础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再接再厉,在非遗项目普查、活态传承、宣传推广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截至2025年9月,中心共有在编及聘用专职工作人员18名,其中党员12名,党支部组织健全,战斗力强。本年度,中心争取并获得年度预算总额约280万元,为非遗保护、研究、传承活动及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XX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据统计,全区共有各级非遗项目140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名录项目2项、省级6项、市级34项及区级132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心工作的核心与根基。
二、核心工作举措:“12345”工作法实践路径
---此处隐藏3990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12345”工作法,探索建立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党建工作在关键项目中的引领作用得到100%体现,将党建优势更精准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全力加速数字转型。计划在2026年内,完成剩余50项区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建档工作。同时,启动“云上非遗”数字展览馆项目,开发线上小程序,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非遗文化体验。
三是着力强化人才梯队。计划全年组织不少于8场针对青年传承人和后备人才的专题培训。同时,积极探索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推动将2-3项具备条件的非遗项目纳入教学课程,从源头上培养传承力量。
四是系统提升品牌影响。积极谋划,力争在2026年推动至少一个XX区的非遗项目参加国家级大型文化展演或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XX非遗的国内外影响力。
五是积极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扶持和培育5个新兴的“非遗工坊”,鼓励传承人与市场对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新模式,切实提高传承人的经济收入,增强非遗保护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