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培训管理,使基层党员干部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基层党(工)委*个,基层党组织*个,党员*名。其中,农村党员*名,“两新”组织党员*名,流动党员*名。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县总计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万元,其中,党费*万元;累计开展县级培训班*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人次,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人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人次,“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人次,新党员教育培训*人次,流动党员培训*人次,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人次,组织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次,巡回报告团*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领导机制。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党校、宣传、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参加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协调。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成员单位及时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意见,加强督导,抓好落实,形成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落实、统一考评的工作格局,有效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二是建立健全了责任机制。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委宣传部负责县乡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组织,并对全县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县委党校负责党员培训师资配备及教材资料编印等相关工作。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年度党建责任目标,明确全县*个党委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协调督导,各相关单位积极协作、扎实推行的党员教育培训责任机制。
---此处隐藏2651字,下载后查看---
近年来,我县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党员学习自觉性有待提升。部分党员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够强,并没有充分认识加强自身教育培训,不仅是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基本权利,对参加集体学习培训或个人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二是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培训平台。受师资力量限制,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也无法有大的拓展,不能很好满足参训人员需求。三是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思想,不愿积极改革创新,探索有效形式,致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五、意见建议
一是引导党员增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结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制度等,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应付学”向“认真学”的转变。把党员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无正当理由不参与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给予严肃批评,年终不得评为优秀党员,长期劝而不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处理。
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以往党员教育只能由党校教师授课的局限性,组建由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科技骨干、致富能手、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方便基层择师选课,拓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渠道。
三是拓宽党员教育培训渠道。把党员教育内容融入多种文化形态之中,使受教育者在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教育。如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教育影片、开展先进人物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好党员教育基地、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等场所和设施,使党员与现代信息技术“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教育内容。真正做到“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场外专家、学者、领导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党员和先进典型在单位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等,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