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相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怎么写,直接关系到数万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们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关系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大局。刚才,几个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区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认识,也讲了问题和打算。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圆满完成了将数万名群众“挪穷窝”的历史性任务。这是一项载入我市发展史册的伟大工程,也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成果。搬迁只是第一步,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后续扶持。可以说,后续扶持是检验我们搬迁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是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核心环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协同发力,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推动后续扶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安置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持续落地,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省里的新要求,对照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正如刚才会议调度中反映的情况,一些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亟待我们去破解。比如,“稳岗就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部分群众就业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配套”的短板依然明显,一些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欠账较多,群众办事“两头跑”的现象尚未根除;“社会融入”的进程还不够顺畅,部分搬迁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区认同等方面还未完全适应新环境,基层治理面临新的考验。这些问题,既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重点。
---此处隐藏4967字,下载后查看---
(一)压实领导责任。后续扶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责。市人社、住建、农业农村、教育、卫健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县区党委、政府是后续扶持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落实到岗、任务分解到人。
(二)创新工作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能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在项目监管上,可以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后续扶持项目进行常态化巡查和评估,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在信息管理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搬迁群众就业、收入、家庭状况等信息的实时掌握和精准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督导考核。好的机制需要严格的督导来保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检查机制。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定期深入安置区明察暗访,实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把后续扶持工作成效作为对各县区和市直相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决不能让我们的政策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同志们,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推动我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新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