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县人民医院专题自查评估报告

更新时间:2025-10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专项评估工作的统一部署,我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具体组织协调。自2025年7月起,我院对照《县级人民医院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通过科室自评、院级复核、数据比对、现场检查、病历抽查、患者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服务流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全面、深入的专题自查。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基本情况与总体评价

本次自查范围覆盖全院42个临床、医技及行政后勤科室,对照评估标准共计12大项、88个子项、320条具体指标。全院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评估标准,逐条逐项开展自查自评,共梳理出亮点工作75项,发现问题与不足112项,提出整改建议158条。院级层面组织了7个专项检查组,通过两轮交叉检查和集中复核,对科室自查情况进行了核实与补充。总体来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医院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核心质量安全指标持续向好,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了作为县域医疗中心的职能定位和任务要求。自查综合得分率为88.5%。但同时,在学科建设的深度、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应对新时期医疗挑战的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

二、主要成效与亮点

(一)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服务量稳步增长。2024年,医院门急诊服务人次达到65.8万,较上年增长6.2%;出院患者3.5万人次,增长5.8%;手术台次1.2万例,增长7.1%。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3%,有效发挥了县域医疗“龙头”作用。二是技术水平有所突破。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28项,其中3项填补了县内空白。心血管内科通过与上级医院合作,建成了标准化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显著提升,D-to-B时间平均缩短至75分钟以内。三是重点专科建设初见成效。骨科、妇产科作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梯队、技术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此处隐藏2714字,下载后查看---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与工作计划

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我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一)实施学科强院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2~3个基础好、潜力大的学科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龙头”效应。二是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多学科资源,完善诊疗流程,提升重大疾病综合救治能力。三是设立科研与学科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力争在科研立项和高水平论文发表上取得突破。

(二)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优化队伍结构。一是出台更具吸引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在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争在2-3年内引进2-3名学科带头人。二是通过“上挂下派”、定向委培、与名校名院合作等方式,实施“青苗计划”和“骨干提升计划”,系统培养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三是柔性引才,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来院坐诊、手术、讲学,带动我院技术水平提升。

(三)实施精细管理战略,提高运营效率。一是全面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个人薪酬挂钩。二是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年内完成集成平台建设,力争通过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临床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拉开分配差距,向关键岗位、高风险岗位、技术骨干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我院将以此次专题自查评估为契机,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体验,努力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