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总书记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书记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为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为什么要科学定位政府和市场关系
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政府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一直根据实践探索和认识深化,不断探寻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更好实现宏观调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这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但也存在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推进。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新定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大力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此处隐藏3652字,下载后查看---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还存在不少阻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例如,市场制度规则尚需完善、标准规范尚不统一、各种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够强;政府错位、越位、缺位问题依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没有消除等。要紧紧围绕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是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按照“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效破除市场垄断、“内卷式”竞争等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激发公平竞争带来的活力。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聚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经营主体的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各类经营主体只有动力足、活力强,国民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仍面临不少困难,活力不足问题明显。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断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落实各项纾困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点面结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形成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
三是聚焦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当前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是制约国内大循环的突出症结。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挥有效市场作用,供求两端同时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促进新消费;以高品质需求牵引高质量供给、促进结构转换。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实施好以旧换新、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保障力度,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四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