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八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10 来源:网友投稿

  (一)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落实普法责任。一是规划先行,完善组织。XX市高度重视“八五”普法工作,始终坚持把“八五”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高位推进、狠抓落实,将总书记法治思想列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多次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及时下发《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倡导在公民中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总书记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同时,及时调整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和XX个协调小组成员,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为全市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组织保障。二是健全队伍,保障有力。为确保全市“八五”普法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组建并完善了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普法志愿者普法工作队伍,进一步调整充实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等法宣队伍,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形成了上下结合、系统配套、覆盖全市的法治宣传网络。严格落实“八五”普法经费,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促进工作保障到位。2021年以来,市县均落实了本地普法经费不低于人均1元标准,全市累计投入近XX余万元购买普法设施设备,制作普法宣传产品,打造各级普法阵地,编辑征订各类普法宣传资料XX万余册。三是建章立制,分类实施。切实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市“一规划两纲要”重点任务和年度述法工作重要内容,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和完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制度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责任清单等制度。同时,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年度考核目标中,着力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二)突出重点任务,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一是紧盯宣传重点,推动全民普法。将总书记法治思想纳入市县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各级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干部任前考试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方式,对各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对市县乡三级XX个党委(党组)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相关法治专题学习XX余次,征订《总书记法治思想学习纲要》XX万余册,编辑印发《总书记法治思想》宣传手册XX万余册。二是学习宣传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压紧压实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共同履行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主体责任,以“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宪法法律宣传月等节点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执法普法、服务普法等形式,积极组织宪法宣誓、“升国旗·讲宪法”、“宪法晨读”“法治六进”法治惠民等活动,集中宣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X万余份,惠及群众XX万人。三是紧抓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坚持以部门行业法、党内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重大活动为节点,研究制定宣传方案,统筹策划,有序推进,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6·26”国际禁毒日、“7·1”建党节等节点为契机,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累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XX场次,发放宣传资料XX万余册,解答群众咨询XX人次,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各级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把握重点对象,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坚持以理论中心组学法、重大事项决策会前学法、“一把手”讲法为平台,压紧压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讲法、年终述法、中心组学法、任前考法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托“法宣在线”“法治讲堂”“法治讲谈”三大载体,实现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学法教育全覆盖。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治课X人次,宣传教育党员干部X万人次;组织各类培训班X个班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X万人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均已完成年终述法,累计述法X次;法宣在线累计学习参考人员X万人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采取网上观看或现场旁听等形式,组织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工作人员及群众代表等参加旁听庭审X人次。加大以案释法宣传力度,报送典型案例X篇,以案释法工作在全省通报表扬。二是持续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四个一”工作体系要求,认真落实“一套”普法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大力推动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法治教育。坚持以班会、团会、思政课为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普法活动,通过法治宣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教育互动,开展青少年手抄报等比赛XX场次,发放宣传资料XX万余册,中小学生法律知识教育面达到100%。三是持续抓住基层群众这个“绝大多数”,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村(居)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法律服务为目标,积极推动乡(镇)政府聘用法律顾问和设立公职律师,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统筹运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载体,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大厅广泛开展“窗口式”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服务活动,加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完善及宣传力度,为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推广“农牧民调解室”,完成了村(社区)4名“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矛盾纠纷不上交”。

---此处隐藏2083字,下载后查看---

  (四)深入落实文化浸润,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一方面,切实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主体规划,合理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引领和示范作用,创新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阵地。建立集实践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XX个,其中:省级X个、市级X个、县(区)级X个。通过修建、改建或增加法治元素等方式,巩固提升法治公园(广场)X个,法治文化街X条,法治文化墙X面,村(社区)法治宣传栏X个。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市X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X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常态化开设专栏,刊发相关稿件X余篇,开办社教电视节目“法治讲谈”X期。推送AAA公众号、抖音平台法律宣传视频、法律知识等作品X万余条。举办围绕“社会治理视域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民法典的社会治理效用”等专题,征集法治论坛征文作品近百部。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志愿服务乡村行法治教育进万家”等主题,在社会面广泛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并探索推广“文艺+宣传+服务”模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X余场次,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文艺节目与为民办实事中,受到了农牧民群众广泛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机制落实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单位对于“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和普法实践的有机结合缺乏探索研究,对工作要求理解把握不全面,普法宣传教育内容和具体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还有待提高。(二)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比较薄弱。“八五”普法工作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基层乡镇(街道)、部分单位普法工作人员少,调整频繁、接续不畅、兼职较多,对普法工作新要求、新媒体新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不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普法工作新需要。(三)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创新不足。“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创新力度仍然不够,与新媒体结合仍需加强,法治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现实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以总书记法治思想统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落实XXX精神,立足服务社会民生和高质量发展,按照“八五”普法规划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积极借鉴法治教育各种有益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全面总结全民普法经验,深入落实、贯彻执行“八五”普法规划,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切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牵头单位和落实单位作用,推进各项普法工作任务全面深入落实,采取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举办法治讲座、集中法治培训、网络学法、加强法治文化和法治创建活动等方式,切实抓好“八五”普法宣传和法治政府建设。(三)加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用法、依法履行职责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学法档案、学考成绩适用相关制度,不断提高普法工作考核权益比重,坚持日常考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推进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抓好“一把手”讲法治工作,确保领导干部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四)创新突破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紧盯总书记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及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内容,聚力发挥媒体公益普法的作用,创新“八五”普法宣传手段,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微博、AAA、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拓宽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普法工作实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五)提升普法工作精细化水平。在始终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青少年“关键时期”、基层群众“绝大多数”等普法对象重点群体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对象、群体出台相对应工作措施,分类进行“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同时,实行“点餐式”普法,根据不同群体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结合重点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为各族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宣传和服务。(六)加大普法工作保障力度。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及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工作各项要求,加大对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保障力度,从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普法工作全面深入有序开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