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的规定,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指在陆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关系着边疆地区发展的未来,学校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帮助他们及时、正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边疆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学校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12个词、24个字,内涵丰富。由于此前的教育中都已经反复强调这些内涵,特别是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各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并不陌生。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学生一般也能记住。但核心精神,需要在学校课程教学和其他培养活动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生活的理解、掌握的信息,不断选择、辨别、强化记忆和认同,通过具体化运用与实践,变成支持他们应对学生阶段和走向社会遇到的各种变化的骨气、底气、勇气。

(一)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要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国和世界,国家、社会和自身,中国GCD与国家的变化中深刻认识历史和现实。一是近代以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上全球化、现代化的步伐,导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其中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为国家富强努力奋斗,才会有幸福和安宁。但奋斗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欢歌笑语,奋斗者的道路永远充满艰辛,要做好准备,必须做好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二是当家作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一步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当家作主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掌握各种当家作主的本领,有机会上大学就一定要学好当国家主人的本领。三是“五个文明”的建设都需要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作为过程,既需要通过技术革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更需要个人的自律,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当成为具有较强自律能力的人,并用好此本领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充分理解和谐的内涵。主要包括作为追求的过程中,人与人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处理任何一种关系中,应当都能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在趋利避害中始终坚持做有品德的公民。

(二)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此处隐藏2496字,下载后查看---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应努力把所属的各支队伍都建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地区的忠诚践行者,使边疆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教师身上充分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从而产生强烈认同。一是在各类政治学习中注意辨析其中包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场景的辨析,使其找到与实践的联系。大学教职工队伍建设也如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学生思想工作内容。二是管理好各类队伍。关键是在管理活动中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公正地处理各支队伍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摆正自己的位置,尽职尽责、诚信友善,做好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更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各边疆高校在社会上更有美誉。三是抓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最重要的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同。四是对违法违纪的员工进行依法处理。社会是复杂的,难免会有一些人出于各种恶意,破坏法律和规章制度,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学生利益或学校声誉。遇到此类情况,学校要以严肃的态度依法依规处理,让大家各怀自励,学校风化肃然。

(二)抓好课堂教学

要不断提高边疆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其他公共课教师及学生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对学生讲清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道理和哲理。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让“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经典话语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二是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合适的教学语言,使边疆高校大学生听课的过程变成服膺崇高的过程,特别是从总书记文化思想中不断获取正能量。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教育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能使中华民族的正确追求变得简练,容易牢记。但追求是一个过程,其中广大青年,特别是边疆高校大学生的努力对其具体实现极为重要。四是终身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作为实践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价值,都是没有止境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会折射到个人身上。个人要应对好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增强能力,而绝对不能在抱怨和悔恨中虚度年华。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带来的机会

边疆普通高校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使学生逐渐能正确认识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给他们提供的机会。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会为每个人的创业提供越来越好的环境。随着强国建设的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武装,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生力军去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愿意做事而又不眼高手低、能够从小事做起的人,将会有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二是自由、平等的更充分体现,将使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合适的地方去发展自己。其具体表现是,随着各种人才考任制度的健全和监督制度的有力,通过考试取得优胜成为每个人入职的硬核指标,全国各地需要人才的地方都是大学生的机会。三是对公正法治的追求将有效防止和逐渐消除利益固化。这样,特权和长期腐蚀社会的“关系网”将不断遭到打击,每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本事找到机会,除了自己具有竞争力,谁都靠不了靠不住,“打铁要靠自身硬”。四是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将使个体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得到国家帮助。这些帮助包括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低保、救济、救助和就业创业扶持,意味着大学生走出学校后,只要拥有敬业和诚信的品质,大学生青年就有力量,国家就有希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