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国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执行情况

公司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实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条例》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情况。《条例》颁布后,公司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制定《贯彻落实〈条例〉实施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年行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月度推进、季度督查、半年总结、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学条例、强党建、保安全”主题活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实地调研等形式,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编印学习资料4200册,在各车站、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等单位张贴宣传海报,在公司内网开设学习专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专题学习58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2100余人次,举办知识竞赛18场次。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车站、段所、施工现场等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三年来累计开展督查52次,发现问题218个,整改率达到100%。结合《条例》要求和交通运输特点,制修订党建工作制度24项,新建制度13项,建立涵盖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安全保障、监督考核的制度体系,制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手册,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八有”标准。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运输安全保障等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年均集中学习22次,邀请交通运输专家和党建专家开展专题辅导19场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重点工程建设、春运保障、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运输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形成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展示馆和交通发展史陈列室,开展“最美交通人”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61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交通运输行业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复杂、安全责任重大等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设立爱心互助基金,三年来帮扶困难职工215人次,发放帮扶资金56万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工会组织累计开展技能竞赛、安全竞赛45场次,评选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102名;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建立青年突击队21支,在重点工程和应急抢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妇联组织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评选巾帼建功标兵41名,在优质服务中展现女性风采。

(三)规范企业党组织设置和按期换届、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等情况。公司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结合交通运输企业线长点多、专业分工明确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建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目前设立党委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28个、党小组73个,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运输任务中设立临时党支部16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各级党组织严格按期换届,党委、党总支每届任期5年,党支部每届任期3年,换届程序规范,班子配备合理。认真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党委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在运输安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委议事决策规则,明确“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党总支和党支部认真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在安全生产、客货运输、设备维护等工作中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围绕运输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办法,在客运服务、货运组织、设备检修、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区78个、党员示范岗116个,建立党建工作与安全指标、运输效率、服务质量联动考核机制,党建工作在综合考核中占比19%。创新“党建+安全”工作模式,在各生产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党员先锋行动,建立党员安全监督岗;建立“党建+服务”工作模式,在客运站、列车上设立党员服务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有温度”活动;建立“党建+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三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解决运输组织优化、设备技术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等问题195个。

---此处隐藏557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创新流动党建工作模式,适应交通运输作业特点。建立“移动式”党建工作机制,针对流动作业人员特点,制定灵活的组织生活安排,采取分组轮流、视频连线、现场教学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开发手机党建APP,实现党员教育、组织生活、学习交流的随时随地进行。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在主要车站、重要节点设立党员活动室,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党员流动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党员管理不留死角。

二是深化党建与安全生产、运输服务、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强化“党建+安全”保障机制,在各生产单位深入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岗位最安全”活动,建立党员安全责任制,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安全监督网络,在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设立党员安全监督岗,形成全员抓安全、党员保安全的良好局面。完善“党建+服务”提升机制,在客运服务、货运组织等窗口部门设立党员服务岗,开展“党员服务承诺”活动,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旅客满意度。加强“党建+创新”驱动机制,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管理创新等活动,在智慧交通、绿色运输、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发挥党员的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党建工作与运输指标、安全业绩、服务质量的联动考核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三是加强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实施党务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分类培训体系,针对交通运输特点,开设运输管理、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客货服务等专业课程。建立党务工作人员与业务部门交流轮岗机制,让党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运输生产,让业务骨干参与党务工作,培养既懂党建又懂运输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党务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党务工作专项津贴,在职业发展、培训机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年轻党务工作人员培养选拔,建立后备人才库,从优秀年轻党员中选拔培养党务工作者,保持党务队伍的生机活力。建立党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挂钩,激发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意见建议

建议上级部门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指导意见,特别是在流动作业条件下的党组织活动开展、高安全风险环境下的党建工作管理、强公众服务属性下的党员形象塑造等方面给予明确指导。建议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建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组织铁路、公路、民航、港口等不同运输方式企业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共同研究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建议在党务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设交通运输企业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党建专家联合授课,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研究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党建工作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评价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建议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智慧党建的指导支持,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