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建筑行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1.优化领导机制。2024年伊始,本国企建筑单位及时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体系。这种架构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同推进。制定并印发《本企业2024-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规划》,将意识形态工作深度融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企业建筑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仅2024年,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达8次,听取工作汇报6次,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保障。

2.落实“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循“一岗双责”要求。在专注分管建筑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2024年,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分管部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调研平均每人4次,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累计达120人次。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精准地掌握了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将潜在的意识形态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二)理论学习,思想铸魂:夯实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根基

1.深化理论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学习12次,专题研讨4次,深入学习了《总书记著作选读》《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重要文献,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学习活动显著提升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企业建筑项目发展始终与党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2.创新学习形式与强化效果。各党支部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多样化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其中,集中学习60次,个人自学时间人均每月达10小时,交流研讨20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讲座8场,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5次。这些丰富的学习形式,推动了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增强了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检验学习成果,企业组织开展了理论知识测试3次,参与人数达全体党员的90%;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5次,主题演讲比赛2次。同时,积极利用“学习强国”、企业内部网络学习平台等线上资源,拓宽学习渠道。2024年,干部职工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平均日学习积分达到40分以上,学习活跃度较之前提高了30%。

---此处隐藏4772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长期培训计划,每年至少举办6次业务培训,邀请党校专家、资深媒体人、网络舆情专家等进行授课,内容涵盖党的理论、意识形态工作新趋势、新媒体运营、舆情应对技巧等方面。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人才储备库,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2.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设立意识形态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每年评选“意识形态工作先进部门”和“优秀意识形态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关心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职业发展,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四)强化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共识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持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将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时代建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通过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建筑项目文化创建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企业建筑文化的对外传播,利用建筑项目展示、企业宣传册、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向社会展示企业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每月至少组织1次思想政治学习会,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