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安排,我于近日参加了市委党校第XX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学习。此次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为主题,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让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在党性修养上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淬火锻造”。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政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干部,我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岗位职责、对照群众期盼,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现将个人党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收获与思想洗礼: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
此次党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鲜活,既有《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等理论大课,也有《红色家书里的初心使命》《基层治理中的群众工作方法》等实践案例课;既有参观革命纪念馆时的沉浸式教学,也有小组研讨中与来自不同部门学员的思想碰撞。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联系实际思,我有三点深刻收获:
一是更加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政治忠诚的底色更纯。在《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专题课上,教授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史脉络为线,用大量鲜活数据和典型案例,阐释了“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保证,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起草市民政局年度工作报告时,曾为如何精准表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而反复推敲——当时只觉得这是政治要求,如今才真正理解,“两个确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每一项政策制定、每一次服务群众中的“根”与“魂”。作为民政系统的文秘干部,我们起草的每一份文件、记录的每一次会议、报送的每一条信息,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民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更加精准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服务的情怀更浓。现场教学中,我们走进XX区“幸福家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地观摩了“时间银行”“银龄互助”等养老服务创新项目。社区负责人介绍,他们为独居老人建立了“一键呼叫”系统,志愿者通过“时间银行”存储服务时长,未来可兑换自己需要的养老服务。一位82岁的王奶奶拉着我们的手说:“现在下雨天不用出门买菜,社区网格员比亲闺女还贴心。”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日常工作中接触的群众来信——去年曾收到一位农村低保户的求助信,反映医疗救助报销流程繁琐。当时我只觉得“按政策办”就是尽责,却没深想“流程繁琐”背后是群众的奔波之苦。培训中,教授讲到“为民服务要避免‘政策空转’”时,我深受触动:民政工作直接服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老年群体,“人民”二字不是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一份文件的表述是否通俗易懂,一项政策的落地是否方便群众,一次沟通是否耐心倾听,都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
---此处隐藏4543字,下载后查看---
(四)以“改革创新”赋能,在“破立并举”中激发工作活力
坚持“跳出民政看民政”,每月关注1次全国民政系统创新案例,每季度与其他县区民政局办公室交流工作经验。比如,借鉴杭州“民生议事堂”经验,推动在社区设立“民政议事角”,收集群众对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学习深圳“慈善+科技”模式,探索开发“慈善捐赠小程序”,方便群众参与公益、查询善款流向。在办文办会中,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紧急事项“即收即办”,对常规事项“当日反馈”,切实提升办公室运转效率。同时,鼓励科室干部“人人当参谋”,定期组织“金点子”征集活动,对有价值的建议给予表彰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此次党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党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一阵子”的坚守,而是“一辈子”的修行。作为一名民政系统的文秘干部,我将始终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把党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实际行动——在起草每一份文件时,多想想是否符合群众利益;在协调每一次会议时,多听听基层的真实声音;在报送每一条信息时,多问问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成为一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时代民政干部,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汇报人:XX
2025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