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局(公司)《关于开展深化整改整治工作“回头看”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法规科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围绕“三看三查”的核心内容,对本科室牵头及参与的整改整治任务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回头看”检视。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充分运用“五个视角”对工作进展、整改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判和客观评估。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责任落实方面
在本次深化整改整治工作中,法规科坚决贯彻市局(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将扛稳抓实政治责任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履职尽责坚决到位。
(一)作为牵头部门,我们切实发挥了牵头抓总的核心作用。针对“持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和“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这两项牵头任务,我们没有简单地将任务分解下发,而是从始至终主动谋划、统筹协调。例如,在制度建设任务中,我们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制度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构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定期组织召开专项推进会,动态跟踪各部门进展,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确保了整改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二)我们注重与责任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了整改合力。在推进制度文件评估自查工作中,我们主动与机关各科室进行沟通对接,详细解读评估要求和标准,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确保各责任部门能够准确理解、高效执行。各科室均能积极履行配合协作职责,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本部门制度文件的评估自查,并提交了详实的自查报告和评估清单。这种紧密的横向协作机制,有效避免了“各自为战”的现象,推动了牵头整改事项全面落实落细,取得了预期实效。
---此处隐藏3324字,下载后查看---
在深化改革方面,我们为单位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法治力量。一是提升了依法治企的能力水平。通过深度参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法规科将合规审查、风险防控的理念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这不仅保障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各级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法治意识和风险意识。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依法治企正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推动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我们支持的各项改革举措,均指向治理体系的优化。例如,支持营销转型和终端提质增效,是提升市场应对能力的治理体现;加强国资监管,是提升资产管理效益的治理体现;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人才基础的治理体现。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公司治理结构更完善、经营机制更灵活、监管体系更有效,为“十五五”的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径。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一是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仍有提升空间。虽然我们建立了制度体系并进行了评估,但在制度颁布后,对其在基层单位、一线岗位的执行情况、实际效果的跟踪问效和量化评估机制尚不够完善。存在部分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的风险。二是法治服务的“前瞻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法规科更多是在改革方案、业务决策形成后进行合规性审查,扮演“把关者”角色。但在决策酝酿的初期阶段,主动介入、前瞻性地提供法律风险预警和政策建议的“参谋者”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三是制度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当前的制度文件清单和台账主要依赖人工和传统办公软件进行管理,查询、检索和版本控制的效率不高。在信息化时代,制度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提升治理效率的关键,我们在这方面尚有短板。
下一步打算:一是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评估。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重点制度的“后评估”机制。计划选取1-2项年内新修订的重大制度,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其执行效果进行专项评估,深入检验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打通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制度权威得到真正树立。二是推动法治服务关口前移。我们将积极推动建立“重大决策、重要项目法律顾问前置”的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各核心业务部门,在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启动之初即参与其中,提供全过程的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服务,变被动的“合规审查”为主动的“风险防控”,更好地为单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探索构建数字化制度管理平台。我们将着手研究并提议开发一个集“查询、阅览、下载、意见反馈、版本追溯”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制度管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制度文件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方便全员学习和使用,进一步提升制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总之,法规科将以此次“回头看”为新的起点,巩固整改整治成果,正视问题不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为市局(公司)实现“十四五”精彩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