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院长专题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深刻领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与核心内容

(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筑牢国家安全根基。一是稳定面积与提升单产并重。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必须将重心向提升单产转移。文件强调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推广力度。这要求我们农科院深入研究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如针对XX地区的水稻种植,优化种植密度、精准施肥,通过集成创新技术,促进大面积增产。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石。二是强化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强化农业科研资源统筹,在种业振兴方面持续发力。利用XX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南繁硅谷”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培育突破性品种。同时,加快农机装备研发应用,结合XX丘陵地区特点,研发小型、灵活、适应复杂地形的农机具,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三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院应立足XX实际,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相关研究,为城市提供稳定的蔬菜供应。积极探索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适合本地的深远海养殖技术,开发森林食品,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开拓新型食品资源,丰富市民餐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强化监测帮扶,守牢返贫底线。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是防止返贫的基础。我院要配合相关部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脱贫户和监测户的产业发展、收入变化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返贫风险。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发挥我院农业技术优势,为脱贫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稳定务工规模和收入。二是统筹帮扶制度,提升帮扶精准度。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需要我们深入调研XX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提供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帮扶政策精准落地。三是健全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的资产,我院要积极参与其中,利用专业知识为资产登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护运营方案。对于经营性资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其保值增效能力;对于公益性资产,确保其持续发挥作用,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化水平。XX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如XX的优质小麦、特色水果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企业合作,研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挖掘XX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XX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我院要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农户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让农户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等方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规范和引导农业农村领域社会投资,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农民利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多元增收。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我院要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项目规划。例如,在林下经济方面,研究适合XX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和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我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推进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拓宽增收渠道。

二、立足农科院职能,助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

---此处隐藏4436字,下载后查看---

四、聚焦县域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一)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品牌。一是挖掘特色产业潜力。深入挖掘XX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宜城流水西瓜、老河口大仙桃、保康核桃等。通过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品种特性、品质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对XX的优质小麦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多种面食产品;对本地的水果进行加工,生产果汁、果脯等产品。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三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强对XX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保护。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结合XX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展销活动,提高XX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提升XX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功能。一是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充分利用XX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一批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例如,在襄州的田园综合体,游客可以体验采摘、种植、养殖等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通过农业与旅游融合,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二是推进农业与文化融合。XX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等。将农业与文化有机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例如,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开发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印有三国人物形象的农产品包装、以三国故事为背景的农产品宣传册等。通过农业与文化融合,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对农民的电商培训,提高农民的电商运营能力。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同时,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发展保障。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我院的科研优势,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加强与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优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解决农民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如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充分发挥农科院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新时代的“三农”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篇章添砖加瓦,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