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札记:红梅赞歌“声”入我“心”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春到山城,花开有“声”。xx的公园里一株株红梅在初春的暖阳中开得正盛,万紫千红,灿若云霞,嬢嬢们在红梅树下哼起《红梅赞》的悠扬旋律,“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傲雪凌霜,红梅也沐光向阳,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这首经典红歌不仅唤醒了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更赋予我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深刻启示。

坚定信仰,以“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对党忠心,唱响忠诚之声。“竹签子是竹做的,GCD员的意志是钢铁!”红梅不只是花,它是红岩精神的具象化,象征着在风雨如晦的斗争年代,以江姐为代表的GCD人,面对威逼利诱和酷刑拷打,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它是逆境之下无数革命先辈理想信念炙热燃烧成的火把。总书记曾说,“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GCD人的政治灵魂,是GCD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当坚定信仰,忠诚履职,方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红梅不似春花娇弱,我们也要如红梅一般不畏“严寒”、不惧“风雪”,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把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负责作为开展工作的内生动力,全身心投入到急难险重工作,在基层一线“自找苦吃”,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厚植情怀,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为民初心,唱响奉献之声。张桂梅的文章《江姐,我一生的榜样》曾在人民日报刊登。一首《红梅赞》点燃了张桂梅心中理想信念的“火把”,张桂梅执此星星之火,驻扎深山数十载,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终成为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红色血脉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选调生,身处为民服务最前沿,最能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当厚植为民情怀,时时事事处处,把群众挂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放在心上。正如优秀的选调生代表黄文秀所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扎根泥土,既体现在为留守儿童开设“星光课堂”的坚持中,也沉淀在化解土地纠纷时熬红的双眼里,更映照在帮助村民将山货卖向全国时晒黑的脸庞上。让我们用脚步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用关怀筑牢“一老一小”的避风港,用笑容定格政策落实的幸福感,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奉献中“只留清气满乾坤”。

谦虚谨慎,以“玉雪为骨冰为魂”的敬畏恒心,唱响律己之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不畏霜雪侵袭,不惧寒风凌厉,品格高尚、风骨高坚,人们或称其为“雪中高士”,或与兰、竹、菊并誉为“四君子”,警醒着党员干部在物欲横流中保持朴实纯粹。作为基层选调生,当常怀敬畏之心,常修律己之德。身处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中,既要在群众面前放下“学历光环”,甘当“小学生”,也要在利益诱惑前守牢“清白底线”,慎终如始。我们要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戒骄戒躁,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慎独慎微,走访时,面对村民递来的一杯热茶、一句夸赞,不忘躬身倾听;处理村级账目时,面对“人情账”“糊涂账”,敢于用红笔标注质疑;在协调矛盾时,坚持“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化解纠纷……唯有以冰玉之志涤荡私心杂念,方能以澄澈之心守护“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以“清气”涤荡浮躁,让律己之声成为扎根基层最铿锵的青春回响。

红梅赞歌已跨越时空,成为当代选调生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我们既要像红梅般以知识才干破冰前行,更要如梅香浸润大地般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我们继续以“穿针走线”的细致和“丹心向阳”的热忱,在基层画卷上勾勒出属于新时代新征程的“春天故事”。“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