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稳岗扩就业,全力保障就业局势稳定。一是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以“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从1月中旬持续至3月底,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推出“大而全”“专而精”“小而美”等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xx场,其中乡村招聘会xx场,直接将优质岗位和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返乡务工人员留泰就业;在商业综合体、特色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场所和夜消费主题活动现场举办现场招聘活动xx场,打造新型招聘场景,以夜市“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以人才引流带动消费。累计发布就业岗位xx万个,达成就业意向xx万人。二是强化政策落实,助力企业稳岗扩岗。通过政策宣讲会、线上推送等多种方式,确保稳岗扩岗政策知晓度。第一季度共举办线下政策宣讲会xx场,参会企业达xx家次,线上推送政策信息xx条,阅读量累计超过xx次。为xx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xx万元,惠及职工xx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xx万元,惠及xx人次,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三是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精准摸底、建立台账、送岗上门等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分类帮扶。活动期间,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xx户,帮助xx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xx人,切实兜牢就业底线。

(二)强覆盖优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保意识。加强与税务、医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精准识别未参保人员,开展精准扩面。第一季度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xx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万人,参保率稳定在xx%以上。二是落实社保待遇调整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人均月增加养老金xx元,惠及退休人员xx万人,切实提高了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同时,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xx亿元,惠及退休人员xx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xx万元,惠及失业人员xx人次;发放工伤保险待遇xx万元,惠及工伤职工xx人,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推广线上办理社保业务,实现社保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申领等业务“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一季度线上办理社保业务量占比达到xx%。同时,加强社保经办窗口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暖心的服务。

(三)聚英才激活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校园引才活动。瞄准“大海新晨”产业集群,启动“泰爱才”“泰州日”校园引才活动,全年征集xx万个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向省内外xx所高校推送发布。第一季度已组织xx家企业赴xx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提供岗位xx个,收到简历xx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xx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第一季度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xx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xx人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选拔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举办xx场职业技能竞赛,吸引xx名选手参赛,激发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举办高层次人才对接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为人才与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合作。第一季度举办xx场人才交流活动,吸引xx名高层次人才和xx家企业参加,达成合作意向xx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重调解维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重点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报酬、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第一季度共检查用人单位xx家,涉及劳动者xx人,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xx份,为xx名劳动者追发工资xx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推进根治欠薪工作。建立健全欠薪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对欠薪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对发现的欠薪案件快立快处,做到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第一季度共处理欠薪案件xx件,为xx名农民工追发工资xx万元,保持了治欠保支工作的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加强调解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调解仲裁效能。建立健全多元化调解机制,加强与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行业协会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第一季度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xx件,结案率达到xx%,其中调解结案率达到xx%,有效化解了劳动纠纷,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此处隐藏3125字,下载后查看---

(一)持续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对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鼓励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发更多适合不同群体的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优化培训课程设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支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增强企业和群众的参保意识。加大对未参保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征缴力度,通过数据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精准识别未参保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扩面工作。积极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大对社保基金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骗保骗资等行为,维护社保基金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续工作,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人才政策,确保政策知晓度。建立健全人才政策兑现机制,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兑现效率,让人才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输送渠道,为企业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加强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不断提升人社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系统整合。推进人社信息系统的整合优化,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对接,实现人社数据与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线上业务办理功能。进一步优化线上业务办理流程,完善线上业务办理功能,实现更多人社业务“全程网办”“掌上办”。加强对线上业务办理的宣传推广,引导群众通过线上渠道办理业务,提高线上业务办理比例。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人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五)切实加强人社系统自身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人社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行排查,制定防控措施,防范廉政风险。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人社部门良好形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法治建设。加强人社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人社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执法公正、公平、合法。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规范化建设,提高调解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