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县法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县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推动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法治某县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构建“1+N”法治建设政策框架,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链条。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在全市率先建立“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清单,行政执法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县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示范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典型案例被最高检采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覆盖率达100%,司法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法治社会基础更加夯实。建成县级法治文化公园1个、乡镇法治广场12个,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30余场,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500余名,全民法治素养逐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法治建设与新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是法治思维还需强化。少数干部“人治惯性”依然存在,决策“拍脑袋”、办事“凭经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执法司法质效有待提升。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问题仍未根治,部分案件办理存在“程序空转”现象;三是法治社会根基尚不牢固。群众“信访不信法”观念根深蒂固,企业法治合规意识薄弱,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四是法治监督存在短板。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动态监督不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法治监督的渠道不够畅通。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此处隐藏3107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锻造法治队伍。实施“法治人才培育计划”,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挂职锻炼。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比武。建立“执法司法人员履职档案”,将办案质量、群众评价作为职级晋升重要依据。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县委依法治县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每季度开展一次法治建设专项督查。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法治建设滞后单位挂牌督办。将法治建设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法治意识淡薄、工作不力的干部坚决调整。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法治建设宣传月”活动,组织“法治文艺汇演”“模拟法庭进校园”等特色宣传。建立“法治建设群众评议团”,对法治工作成效进行“背靠背”评议。开设“法治曝光台”,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形成强大震慑。
同志们,法治兴则某县兴,法治强则某县强。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县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某县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