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而农村土地改革则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关键一招。XX县积极响应号召,立足区域实际,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清二改三统四发”改革模式,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现将相关经验汇报如下。
一、筑牢改革根基,全面摸清集体家底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清产核资作为土地改革首要环节,关乎改革成效与农民切身利益。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科学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清产核资工作,为后续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一)组建专业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一是统筹力量,构建工作架构。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由村“两委”成员、骨干党员及专业机构工作人员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专班。村“两委”熟悉村情民意,党员带头示范,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形成高效协同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对专班成员进行职责划分,明确档案资料梳理、实地调研、数据核算等任务归属,建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开展清产核资专题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提升专班成员专业素养,为精准开展工作提供能力保障。
---此处隐藏5332字,下载后查看---
三、推动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产权改革激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活力,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科学全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是统筹规划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美丽乡村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对域内土地进行整体产业布局,规划水产、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等五个产业发展片区,明确各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二是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协同发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实现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实施落地。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规划不走样、不变形,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经营。一是自愿流转土地,实现资源整合。本着自愿原则,引导村民与股份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承包地集中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培育经营主体,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培育种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支持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发展订单农业,拓展销售渠道。合作社与企业、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现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保障农民收益稳定。(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质。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幸福美丽乡村、新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涉农财政项目资金,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突出特色亮点,打造旅游品牌。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产业特色,开发以亲水、亲子为主题的乡村水上娱乐项目,建设路亚库钓基地、水岸咖啡、度假酒店等旅游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三是加强环境整治,优化旅游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为游客提供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通过一系列举措,我们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周边游客60万余人,年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各位领导、同志们,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将以此次经验交流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改革举措,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